•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澳門各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擔當時代使命

            2019-02-21 06:07:17     來源:海外網

            游客在澳門大三巴牌坊前地游覽。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攝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2月18日公布,澳門社會各界反響熱烈,各大報紙、電視電臺節目均以專題報道、深度解析、專家評論等,對“規劃綱要”中涉及澳門的部分進行全面詳盡的報道和解讀,對澳門的未來發展充滿期盼。

            澳門輿論認為,“規劃綱要”對澳門的定位清晰明確,澳門應牢牢把握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機遇,與兄弟城市緊密合作,謀劃長遠發展。

            乘祖國繁榮發展大勢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2月18日發表題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擔當澳門時代使命》的署名文章表示,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中的定位,表明了澳門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要繼續而且更充分地發揮澳門的各方面優勢,在堅持“一國兩制”和國家利益至上的前提下,與大灣區的其他城市緊密合作,解放思想、共同探索,銳意創新進取、勇于實踐開拓。

            崔世安說,2019年對澳門來說是非常特別和有意義的一年。澳門要乘祖國繁榮發展的大勢,借助“規劃綱要”帶來的春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擔當澳門時代使命,與廣大居民一起盡最大的努力,以優異的工作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20周年。

            《澳門日報》當天發表題為《融入灣區深化聯系角色》的評論文章指出,澳門作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應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從而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澳門未來應緊扣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更好發揮外引內聯的“精準聯系人”角色作用。

            《澳門日報》還以三個整版的篇幅,刊登“規劃綱要”出臺的消息和各界解讀文章。報道援引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有禮的話說,“規劃綱要”明確了澳門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發展定位。他呼吁大家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與廣東9個城市和香港一起攜手加快建設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新華社記者  梁  旭攝

            凸顯創新精神和闖將氣概

            國際上有名的大灣區——東京、紐約、舊金山灣區,都位于同一個地方行政區內,行使同一種法律制度。而粵港澳大灣區則涉及兩種制度,三個地方一級行政區域、三個法域、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澳門媒體紛紛點贊其間的高效協調及其凸顯的創新精神和闖將氣概。

            《新華澳報》評論稱,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創新精神,對“一國兩制”條件下的區域合作進行了新探索及新實踐。“規劃綱要”的公布,如同戰鼓頻催,激發澳門在新時代中要有新思維、進行新實踐、實現新突破,急起直追,趕上內地實現“兩個一百年”“中國夢”的腳步。

            澳門《大眾報》評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對澳門的積極影響除了經濟層面,更多是社會層面。粵港澳三地提倡共創宜居生活圈,除了自然環保和公共服務投入,教育、醫療、社保等領域將得到更多關注,澳門市民到內地生活、投資、工作的配套服務將進一步改善,有利于“走出去”學習、創業,打破原有“小澳門”范圍。大灣區內各城市將形成更緊密的聯系,前景十分誘人。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施家倫認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戰略,是推動形成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舉措,也是“一國兩制”的實踐創新。國家對大灣區有著重大的期望,期望粵港澳三地構建開放型協調創新共同體、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國家全面改革開放新格局的先行地。

            施家倫對“規劃綱要”中提到珠海橫琴作為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的重大平臺、粵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區印象深刻,認為這可以在支持澳門產業轉型升級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澳門應當積極思考,主動謀劃,加強加快與珠海的合作。

            澳門青年發展空間更廣闊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青年一代的參與。澳門專家學者認為,隨著“規劃綱要”的出臺,澳門青年將收獲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擁有更加清晰的奮斗方向。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歸僑總會會長劉藝良認為,“規劃綱要”內容全面具體、強調創新,既注重整體、關注大局,又尊重各城市優勢及特色、強調錯位發展。相信在中央領導下,隨著“規劃綱要”的有關安排逐步落實,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成果將更明確,澳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將進一步提升,澳門青年發展空間將更廣闊。

            澳門匯智社理事長楊駿說,澳門既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底蘊,又有與葡語系國家的多年聯系,澳門青年要做大灣區的傳播者,在對外交流中積極傳播中國文化,增進相互了解,助推大灣區對外開放和交流合作,切實為國家、為澳門、為大灣區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楊駿認為,澳門要善用港珠澳大橋及各口岸互通,加強高鐵等軌道交通建設,更好地連接機場及港口,打造水陸空立體化的交通配套。另一方面,要簡化口岸通關手續和減少通關時間,建立信息共享,提高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便利度。要推動澳門體制機制改革,積極做好與大灣區城市的合作,進一步擴大開放。

            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看來,澳門在特區五年規劃中關于培育新興產業的部署,包括會展業、中醫藥業、文化創意產業以及特區海洋經濟、金融服務業等,都在“規劃綱要”中可以看到較為明確的規劃方向內容。特區政府要進一步研究制定具體配套規劃措施,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業界也應該乘勢而上,調整或制訂發展策略規劃,通過區域合作尋找更多的拓展機會。(本報記者 張盼)

            原標題:融入發展大局 擔當時代使命

            ——澳門各界熱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2月21日   第 04 版)

            責編:侯興川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