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終結夫妻店 李國慶轉行“知識付費”
■本報記者 李喬宇
被當當網官方微博公開叫板撇清關系的兩個月后,李國慶正式宣布離開當當網。
2月20日,55歲的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發布內部信,宣布卸任當當網CEO。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8年12月24日,當當網官方微博就曾透露,李國慶離開當當網管理層、決策層已有一段時間。
當當網“夫妻店”的治理結構就此終結。李國慶卸任后,其妻當當網董事長俞渝將接手CEO一職。當當網披露的公告顯示,李國慶從今年1月份起不再擔任當當網的任何職務,仍是公司股東,董事長俞渝兼任公司CEO,當當網的日常管理決策由俞渝帶領公司高管完成。
為當當網尋求新出路或為李國慶此次卸任的一個重要原因。李國慶在站內信中談到,經過19年的努力,今天的當當網擁有近3億的用戶,去年利潤銷售創歷史新高。但李國慶同時承認,當當網曾面對兩年燒錢40億美元的百團大戰,也曾經歷股價過山車。
李國慶在站內信中將此次卸任形容為“愉快出走”。他在站內信中談到,其曾在3年前主動挑起當當新業務集團,試圖為中國的讀者構建出更完整的文化生態,也為當當擴張尋找新路徑。但在其看來,與其在成熟大平臺內部創新,不如徹底外部,因為“改造比塑造難”。
新出路的方向儼然明了,李國慶在內部信中談到:“我將創辦書友會,讀書會中會做10個細分讀書會,每個分會每年請幾十位名家講52本書”。在李國慶看來,讀書會的知識分享,依托于書。書的好處是已經被編輯、策劃過濾過一遍,形成的內容將更加優質,用音頻、視頻服務文化新消費。
談及李國慶對于知識付費領域的發力,掌閱科技知識付費負責人溫立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李國慶布局知識付費領域有其優勢。一方面來看,知識付費在當下市場仍為風口,經過了近幾年發展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但想要實現從1到10的發展仍需更有實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來看,知識付費對于書商起家的李國慶而言更像是其事業的延續,“圖書和知識付費都屬于內容行業,只不過是內容載體不同,且知識付費主要以互聯網為平臺,而當當網前身也正是這樣的平臺。”
有金融行業從業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此前他曾參加過部分書友會,“是純分享型的,沒有專職的人員,都是出于個人愛好,會員交的會費也全部用于組織活動”。
但李國慶所想要創辦的書友會絕非此類公益性組織,在其個人微博上曾透露出更多信息。談及李國慶想要創辦的書友會,其在個人微博上談到,這是“這是為所有愛看書、想看書的人創立的,我將尋找各個領域的專家,讓他們將各自領域的書籍知識,融會貫通,通過線上音頻的方式,講給所有愿意閱讀、愿意聽的人。”
上述微博同時透露,該產品或將以APP的形式呈現,部分產品需要付費,或將開展讀書會大咖分享線下活動。
此類模式似乎并不罕見,市場上早有喜馬拉雅等珠玉在前,新的競爭者亦在積極搶占市場,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從傳統出版商中信出版社到數字閱讀平臺掌閱科技都在積極對知識付費進行探索。
但盈利仍為難題,知識付費商業模式的成熟仍在路上。有知識付費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來看實現盈利的羅振宇、吳曉波等均自帶明星講師資源,因此成本可控盈利相對容易,但一方面公司規模將會受到制約,另一方面明星講師稀缺且過度依賴明星講師亦為公司增加了不確定性風險。據該業內人士透露,部分知識付費平臺采用重金聘請明星講師的模式,“但該模式目前難以成功實現盈利”。而據李國慶方面透露的信息顯示,其所要打造的平臺將“尋找各個領域的專家”。
值得一提的是,李國慶在內部信中談到,出版業供給則一直沒有跟上互聯網引發的獲取知識的創新。對于知識、閱讀的產生和推廣,要有商業力量而非只靠公益,這是文化企業家的價值。在李國慶看來,區塊鏈的經濟制度給企業賦予核武器,創造出全新的激勵和賦權。讓內容創建、分享和使用者共商、共建、共享,打造知識生產者、篩選者和消費者一體的知識合作社。
天眼查信息亦顯示,李國慶參股了水晶區塊鏈科技(海南)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時間為2018年12月6日,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區塊鏈技術研發及應用等。
談及李國慶將知識付費與區塊鏈的跨界混搭,有業內人士談到,目前兩者仍分屬不同領域,無論是知識付費還是區塊鏈技術都屬于市場的新興產物,區塊鏈能否賦能知識付費恐怕仍需等待市場給出答案。
責任編輯:李鋒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