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高雄市長韓國瑜近日批評“臺灣鬼混20年”,島內綠營政客聽了氣急敗壞,紛紛跳出來反駁。綠營很會詭辯,但臺灣從2000年開始經濟放緩,社會內耗,錯失一系列發展良機,卻是不爭的事實。其實,臺灣民間一直在努力,韓國瑜的“混”說的是誰,跳腳者已經不打自招。
韓國瑜近日出席產業論壇時說,臺灣曾是“亞洲四小龍”的老大,今天卻成了吊車尾,過了20多年回頭來看,“臺灣整整鬼混20多年,完全在退步!讓人想到都無法接受!”
臺“行政院長”蘇貞昌隨即跳上火線跟韓國瑜對杠。他引用“農委會”數據稱,島內2018年農產品外銷創20年新高,而且銷往大陸的增幅達23%,說明就算沒有“九二共識”,農產品一樣賣得出去。
從蘇貞昌這個回應中,可以窺見民進黨不能說的心思。韓國瑜批評臺灣“鬼混”,并未指名道姓,但民進黨馬上對號入座,可見嘴巴雖硬,心里發虛。而蘇貞昌以沒有“九二共識”也能賣貨回應,說明民進黨心知肚明,自己玩意識形態致使兩岸對立,正是導致臺灣蹉跎的原因所在。
蘇貞昌舉賣水果的例子,看似是有力辯護,其實是自我打臉。從“農委會”數據可知,臺灣農漁產品創銷售紀錄的主因就是大陸市場增長,然而,民進黨可曾為臺灣農漁產品銷往大陸出過一分力氣?事實是,民進黨在整個過程中只負責搗亂添堵,近期更頻頻警告藍營各縣市跟大陸做生意不要只顧經濟不顧“主權”,起的完全是反作用。
大陸赴臺游客大幅減少后,民進黨不斷拿出“赴臺旅游人數新高”的統計數據,島內旅游業者一直質疑其中水分。且不論“農委會”此次放出的亮麗數字有沒有摻水,大陸一直堅持造福臺灣民眾,不讓兩岸關系變化影響兩岸民間交流,再加上臺灣農漁民的努力,才是臺灣農產品銷售增長的根本原因。民進黨搞砸兩岸關系幫倒忙,居然還好意思搶功勞說便宜話,讓臺灣農漁民作何感想?
韓國瑜說臺灣“鬼混20年”,說的是臺灣在綠營政治操作下蹉跎歲月,坐失良機,本意是希望臺灣社會能夠認清問題所在,才好奮起直追。但這番逆耳忠言到了綠營一些人口中,就成了“唱衰臺灣”。道德審判是綠營的老套路,一旦覺得辯得費勁,就祭出“賣臺”“親中”“不愛臺灣”等大帽子。否定人格和攻擊出身那么好用,誰還跟你講道理?
公道自在人心,臺灣普羅大眾的切身感受,不是民進黨幾句詭辯就可以推翻。如韓國瑜反問的那樣,如果民進黨說的是真的,為什么支持民進黨的農漁民在去年“九合一”選舉幾乎全面造反倒戈?
臺灣“主計總”近日公布2018年薪資數據,綠營媒體從中得出薪資中位數增長的結論。然而,以實質薪資計算,臺灣全年平均實質月薪僅3.82萬元(新臺幣,下同),低于2001年的3.83萬元,實質月薪倒退回17年前的水平。
綠營持續拿數字做文章,不如回歸事實面捫心自問:如果不是綠營和民進黨長期操弄民粹,以大陸為假想敵,一次次推開大陸的友誼之手,與一個又一個機遇失之交臂,臺灣怎么會落入今天的頹勢?臺灣是外向型經濟體,卻去排斥近在身邊且血脈相連的全世界最大市場,真的沒問題嗎?
李登輝到陳水扁時期,兩岸關系嚴重對立,兩岸官方不相往來,經濟交流全靠大陸支持和臺商努力。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簽署23項協議,但在民進黨不斷杯葛攻擊下,留下不少遺珠之憾。民進黨再度上臺后,奉“親美聯日抗中”為圭臬,強推“經濟新南向”,對內施行詭異的勞工和能源政策,雖然總能拿出些看似亮麗的經濟數字,但島內民眾的切膚之痛,不是數字所能遮掩。
20多年來,民進黨的生存策略始終不變,即以操弄意識形態,煽動恐懼和仇恨來獲取選票。島內“九合一”選舉后,民進黨當局升高兩岸對抗,眼看著又走回了對抗老路。如果一個政治勢力的主要工作就是釋放負能量,就是制造對立和分裂,又怎能對臺灣的發展有正面助益?臺灣究竟有沒有“鬼混20年”?看這些“麻煩制造者”的所作所為就知道。(文/黑白自在)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精彩內容。
責編:李鵬宇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