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毛利率六成的知網:從打假工具到被質疑對象

            2019-02-20 11:15:46     來源:中新經緯

              毛利率六成的知網:從打假工具到被質疑對象

              2月19日,北京電影學院發布聲明稱,因存在學術不端情況,決定撤銷2018屆博士生翟天臨博士學位。此前,北京大學也宣布對翟天臨作出了退站處理。

              一個月前的翟天臨肯定沒有想到,當初一句“不知知網”讓自己陷入質疑,人設崩塌;而他更想不到的是,作為“打假”工具的知網,如今也因涉嫌不公平收費、知識壟斷等問題,成為了新的關注焦點。

              文 | 趙佳然

              01 充值余額不能退,大學生告贏知網

              “只要寫論文,必會上知網”,這幾乎已成為所有當代大學生的共識。知網是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概念,1999年,其前身“中國期刊網”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四年后更名為“中國知網”。

              知網介紹顯示,其所發布的《中國知識資源總庫》覆蓋了學術期刊、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等信息資源,文獻總量超過2億篇,每日更新約1萬條。

              而最近,知網卻被一名大學生告上了法院。該名學生因需付費7元而在“充值中心”里充了50元,但剩余金額卻不能退回。于是,他將中國知網的運營商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告上了法院,要求撤銷最低充值金額限制,并退還賬戶全部余額。

              據媒體報道,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法院已判定中國知網充值中心關于最低充值額限制的規定無效。法院認為,該規定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限制了消費者的權利,是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

            ▲來源:中國知網 ▲來源:中國知網

              中新經緯了解到,中國知網的充值方式有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等9種方式,充值金額不能自定義,最低50元,最高3000元;而只有“移動短信”功能支持最低0.5元的充值金額,但僅限于移動手機號段,且在一些省份不能使用。

              另外,網站中明文規定稱,帳號余額不支持任何途徑的退費功能,此前已有多名學生在網絡上求助“知網怎么退錢”,但卻無解決方式。

              對此,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對中新經緯表示,知網的這種設置屬于消費者俗稱的“霸王條款”,是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相背離的。他認為,此做法不僅侵犯了消費者自主選擇權,還涉嫌加重消費者責任、免除自身責任,屬于無效條款,故消費者有權要求退還剩余的金額。

              然而,從法院判決后至發稿日,知網仍未對收費方式作出改變。除了狀告勝訴的那位學生之外,其他用戶的余額依然無法轉出。

            ▲知網對于余額退訂的解釋 ▲知網對于余額退訂的解釋

              02 收費年年高,知網毛利率達六成

              作為業界權威的內容資源增值服務平臺,知網的盈利能力可見一斑。

              知網母公司同方股份的財報顯示,2017年,知網主營業務收入9.7億元,毛利率為61.2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96億元;2018年上半年,知網實現營業收入5億元,毛利率為58.83%。

              在大學校園里,學生可以通過校園網免費瀏覽、下載知網上的論文,背后卻是學校承擔著高額費用。隨著報價一年年上漲,學校的經濟壓力也在不斷加重。然而,為了保持延續性,學校不得不無條件接受漲價。

              2016年1月,武漢理工大學發布了知網停用的通知。校方稱:“由于續訂價格漲價離譜,我校與中國知網公司的談判不成功。這些年來,CNKI公司漲價幅度過大的行為已經收到全國很多高校的抵制,包括許多知名的985高校。”

              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稱,2000年以來,知網每年的報價漲幅都超過10%,從2010年到2016年的報價漲幅為132.86%,年平均漲幅為18.98%。但在不到1個月后,武漢理工大學又重新訂購并恢復開通中國知網數據。

              無獨有偶,北京大學同年3月也曾貼出即將停用知網的通知,稱“不向商家過分的漲價行為輕易妥協”。當時,北大圖書館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知網的購買費用漲價過高,已超出了圖書館的預算限額。

              同方知網的一名銷售人員對媒體透露,中國知網的總體覆蓋率比同為數據庫的萬方、維普好很多,而且對高校的覆蓋率要大于對企業的覆蓋率。一位知網管理人員表示:“知網并沒有所謂的定價規則,每年的定價是根據當年文獻量、核心資源、獨家資源等等而定,同時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比如版權問題等。文獻多了,價格自然上浮。”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趙占領表示:“知網的優勢就是掌握了核心的版權資源,或者把絕大部分期刊的版權資源都買斷了。中國知網如果沒有理由或者理由不充分地不斷漲價,有可能會涉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問題。”

              李旻則認為,知網在國內中文學術文章檢索服務市場上具有能夠控制商品價格、數量或者其他交易條件,或者能夠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能力的市場地位。“在知網價格漲幅巨大的情況下,大多數高校毫無議價能力,只能選擇繼續使用,如果該價格被認定為不公平高價,那么其不合理漲價行為涉嫌構成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屬于我國《反壟斷》法規定的壟斷行為。”

              03 手握“搖錢樹”血虧17億的同方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擁有知網這棵“搖錢樹”,被稱為“校企第一股”同方股份,業績近年卻呈節節敗退之勢。

            ▲清華同方大廈 中新經緯 趙競凡 攝 ▲清華同方大廈 中新經緯 趙競凡 攝

              不久前,同方股份在其發布的2018業績預告中稱,公司2018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預計為11.5億-17.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預計為14.5億-20.2億元。上一年同期凈利潤為1.04億元,扣非后的凈利潤虧損0.34億元。

              究其原因有三點:一是旗下公司華融泰業績虧損,出現減值現象;二是壹人壹本公司因廣告投放效果未達預期,收入及利潤出現較大下滑;三是公司持有的廣電網絡股票也出現了下跌幅度較大的現象。公告發布當日,同方股份股價跌幅近10%。

              另外,在2018半年報中,公司還附加解釋稱,虧損加大一方面由于受到公司工程類、項目類及渠道類業務結算集中于下半年的經營特點影響,另一方面系由于公司同比債務規模增大、人民幣匯率變動導致匯兌損失加大,財務費用增加所致。

              中新經緯了解到,在同方股份主要控股參股公司中,同方知網以58.83%的毛利率名列第一。2018半年報顯示,同方股份還擬增加對知網的預算,其“‘中國知網’數字出版與數字圖書館項目”預算為4.9億元,是同方股份預算最高的在建工程。

              2018年年底,同方股份發布公告稱,清華控股擬向中核資本轉讓其持有的全部同方控股股票,共計7.63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5.75%。轉讓完成后,清華控股不再直接持有公司股份,中核資本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由教育部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身為母公司為數不多的“搖錢樹”之一,知網無疑被寄予厚望。不過,在當前的重重質疑與抵制之下,知網的吸金模式能不能繼續維持,恐怕還是個問題。

            責任編輯:李思陽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