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楊普義:書法是瞬間藝術,卻靠一生的修練

            2019-02-20 10:24:53     來源:海外網

            書法是瞬間表現的藝術,一件書法作品可以在瞬間完成的,在這瞬間里的一招一式要表現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技術、思想和意境。書法還是不可以重復的藝術,一件作品一個樣,沒有絕對一模一樣的作品。書法還是一個遺憾的藝術,如果一個字甚至一個筆劃寫壞了,大大影響書法的質量。因此,書法的不可涂改性決定了書法的難度。俗話說:“字是黑狗,越描越丑”就是這個道理。

            微信圖片_20190220093902.jpg

            (一) 難在用筆

            王羲之在《書論》中說:“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這里的“遲急”、“曲直”、“藏出”、“起伏”說的都是在用筆過程中行筆的變化。“遲急”是說行筆速度節奏的變化;“曲直”是說行筆運動軌跡的變化;“藏出”是說起筆、收筆的變化;“起伏”是說行筆過程中提、按的變化。

            這些都是用筆的要點,而且不同的行筆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藝術效果。通常情況下,“遲”表現“沉著”,“急”表現“得勢”;“曲”表現“多姿”;“直”表現“剛勁”;“藏”表現“渾成”;“出”表現“爽利”;“起”表現“靈動”;“伏”表現“穩重”。然而,這些又都不是絕對的,不同講究對比、變化,從內涵上講究神采、韻味。故對比、變化是書法的根,神采、韻味是書法的魂。書法要求筆畫搭配適宜、使轉有情。線條決定質量,結構決定形態,韻味決定神采。

            就像廚師做菜首先講究菜的質量,然后做成“形”、“色”俱佳、具有藝術品位的菜,一是能吸引食客的眼球,二是能增加食欲,看著就想“吃”。“吃”是廚師做菜的核心內容,要把菜做的很有味道,酸、甜、麻、辣、鮮、香,我們要什么,有什么,回味無窮,吃了就忘不了能得到很好的享受。就像廚師做菜首先講究菜的質量,然后做成“形”、“色”俱佳、具有藝術品位的菜,一是能吸引食客的眼球,二是能增加食欲,看著就想“吃”。“吃”是廚師做菜的核心內容,要把菜做的很有味道,酸、甜、麻、辣、鮮、香,我們要什么,有什么,回味無窮,吃了就忘不了能得到很好的享受。

            書法也是如此,其形在外,味在內,形可視,味可品,做到形似不難,要做到神似,有味道就不那么容易,二者皆佳者,可謂形神兼備也。

            ?

            微信圖片_20190220094002.jpg

            (二)難在墨法

            墨法在書法中占著中要的地位,善于用墨,是書家一生不斷的追求。素有“惜墨如金”的當代草圣林散之,用墨講究、變化無窮。“潑墨似水”的清代神筆王鐸,用墨大膽、痛快沉著,把筆墨“濃、淡、干、濕、燥”的豐富變化演繹地淋漓盡致。宋姜夔《續書譜·用墨》說的更為詳細:“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知也。”

            ?

            微信圖片_20190220094008.jpg

            (三) 難在章法

            右軍《蘭亭序》,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古人作書很講究章法,蔣驥《續書法論》:“篇幅以章法為先,運實為虛,實處俱靈;以虛為實,斷處俱續。行間有高下疏密,須得參差掩映之跡。”

            章法是點畫與點畫之間的呼應,字與字之間的顧盼,行與行之間的相映,整體上氣韻通達,虛實相生,神采飛揚。

            ?

            微信圖片_20190220094014.jpg

            (四)難在意境

            意境是書法家把書法的情感注入筆端,用書法的形象來抒發胸中之意,讓讀者欣賞到書法作品的豐富內涵,從中得到感悟、啟示和滋養。意境是文化的體現,其表現方法,簡單地說是虛實相生,實是虛的基礎,虛是實的升華,虛實是相互依托的關系。

            ?

            微信圖片_20190220094019.jpg

            (五)難在統一

            用筆的熟練程度決定著線條的質量。筆畫的長短、粗細、俯仰、伸縮的準確與否,決定了結構的形態的優劣。結構的寬窄、高低、大小、斜正、疏密的對比、變化準確與否,決定了章法的優劣。

            書法是通過漢字表達作者的情感的藝術,把筆畫、結構、章法、意境等所有的因素以及對比、變化統一在一起,再注入作者的技術、情感、思想、境界、追求,就是經典的好作品。(文/圖 楊普義)

            微信圖片_20190220094023.jpg

            作者簡介:

            ?楊普義,1958年2月生于甘肅慶陽,學者,無黨派,畢業于人民公安大學。書畫收藏鑒賞家、書法理論家。現任陜西紫光閣廉政文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書畫家協會高級典評師、中國國畫研究院研究員兼外聯部長、中華百家姓書畫協會高級典評師(香港)。幾十年來,研究、釋解歷代書法理論名著180余篇(其中,秦漢名家書論七篇、魏晉十二篇、南北朝十六篇、隋唐五代三十三篇、宋代十六篇、元代七篇、明代二十三篇、清代三十四篇以及近代的三十四篇)。楊普義提倡:弘揚中國書畫藝術,“人以書為傳,書以人為傳。回歸到古典,回歸到自然"。

            責編:張嘉誠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