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中環金融中心的高樓大廈。新華社記者 李 鵬攝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公布后,期待已久的香港各界反響熱烈,認為大灣區是國家建設藍圖中的重大戰略部署,將極大地提升大灣區發展水平,豐富“一國兩制”實踐。香港輿論表示,要循“規劃綱要”的指引,抓緊機遇乘勢而上,把國家所需和香港所長有機結合起來,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
輿論:大灣區信息“刷屏”
2月19日,香港絕大部分媒體報道了“規劃綱要”公布的新聞,有的占據了報章的主要版面。多家港報刊登了“規劃綱要”全文,并發表社評,刊登專家和各界人士的文章。這兩天香港主要電視臺、廣播電臺都在黃金時段播報相關報道。在網站和手機屏幕上,大灣區信息“刷屏”,包括有媒體推送“大灣區投資的價值洼地在哪”等等。
以財經新聞見長的《信報》,在頭版以《粵港澳2035成世界一流灣區》為通欄標題作了報道,再以多個專版詳細介紹“規劃綱要”內容,各界人士的分析解讀等,匯豐銀行則刊登整版廣告,主題是《為你瞬間聯系粵港澳大灣區新機遇》。
《大公報》社評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事關我國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事業的全局,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戰略意義;事關國家改革發展全局,要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范;事關國家對外開放全局,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
香港《文匯報》社論指出,“規劃綱要”高起點、高要求的指引,正是建基于對大灣區城市群優勢特質的準確把握,對大灣區的機遇和挑戰判斷清晰,有利于大灣區各城市互動合作、協調發展,共同提升發展質量。
《香港商報》評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定位明確,方向清晰,目標遠大。香港在灣區中作用重大、優勢突出、機遇無限。時不我待,香港必須及時趕上大灣區發展的快車和節奏,積極展開相應工作和部署。
《星島日報》社評關注到,“規劃綱要”提出分階段到2035年全面建成國際一流灣區,成為帶動香港和內地經濟增長的強力引擎。香港和內地各方在把握龐大機遇時,還須理順在磨合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矛盾與問題。
各界:對未來充滿信心
如期而至的“規劃綱要”讓香港各界人士感到振奮,他們紛紛發聲,表達喜悅、見解和期待。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表示,“規劃綱要”內容豐富、具操作性,與740萬香港市民息息相關,值得全香港社會高度關注。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認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法律、稅制、國際聯系等多重優勢,大灣區建設不僅不會削弱香港既有優勢,更可強化香港優勢。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吳宏斌表示,“規劃綱要”的出臺和落實以及多項大型基建相繼落成,均會為香港帶來一番新景象,加上港商一向靈活懂變通,他對未來充滿信心。
香港立法會各政團認為前景令人鼓舞。民建聯主席李慧瓊說,廣大香港市民都對“規劃綱要”的出臺熱切期待。受土地限制,香港與其他城市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才能增強競爭力、闖出新出路。
香港工聯會副會長黃國健認為,大灣區通過融合發展發掘經濟新機遇,需要區內各地共同努力磨合,而非各自為政。他希望大灣區建設要具體落實好“規劃綱要”,“現在有了菜單,怎樣做出美食,就要看廚師水平了。”
香港品牌發展局主席黃家和表示,“規劃綱要”的公布,有助香港著名品牌進入內地發展,他建議爭取香港品牌在大灣區獲得與內地企業的同等待遇;食品方面,可在檢測認證上達到互認互通。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張明杰表示,“規劃綱要”的出臺把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化發展的大門真正打開了,未來通過和大灣區城市合作,香港科研群體將同大灣區的科研群體聯系起來,起到互惠互利作用。
行動:摩拳擦掌搶先機
“規劃綱要”包羅萬象,有產業的宏圖,也有提升日常生活素質的表述,還有未來職業的新選擇。香港市民熱議著、憧憬著,“港人將來可考內地公務員”、“跨境手機漫游費將降低”……
融入大灣區,建設大灣區,香港業界早已摩拳擦掌,有的先行“試水”,有的已搶到先機。與香港新界一水之隔的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已成為港人北上創業的熱土,截至去年底前海累計注冊港資企業1.08萬家,合同使用港資1021.5億美元。
投資大灣區正成為香港商界的風向標。全港各區工商聯會會長盧錦欽告訴記者:香港人對市場很敏銳,大灣區激活了香港的“經濟細胞”,該會正加快在深圳、惠州等地展開合作發展,其中深港商貿科技合作基地已在深圳福田保稅區揭幕,目標是打造千億級的商貿科技市場。
擁有350個團體會員的香港廣東社團總會,近日宣布設立大灣區工作委員會,下設多個部門,重點是全面協助香港青年拓展夢想。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表示,港科大正積極籌備在廣州設立分校。香港大學表示,擬進一步開展在大灣區的相關研究與合作。
香港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香港多個辦學團體計劃在大灣區辦學。他說,在大灣區開辦以港人為對象的寄宿學校,可令港人放心到大灣區參與建設,無后顧之憂。
香港特區政府方面,已成立由行政長官主持,成員包括所有司局長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委員會”,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亦將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特區政府表示,會繼續與中央有關部委、粵澳兩地政府及社會各相關界別保持緊密協作,聚焦落實“規劃綱要”的各項政策措施,推動更多領域開放和突破。(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連錦添)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2月20日 第 04 版)
原題:一個大戰略 一番新景象——香港各界熱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
責編:孟慶川、牛寧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