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2月19日電(記者 鄒雅婷)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讓鮮活起來的傳統節慶文化給觀眾帶來豐富的節日享受,2019己亥年元宵節期間,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和故宮博物院共同舉辦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于2019年2月19日(正月十五)、20日(正月十六)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此次活動邀請勞動模范、北京榜樣、快遞小哥、環衛工人、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消防隊員、公安干警等各界代表以及觀眾朋友數千人,前往故宮博物院的午門展廳、太和門廣場、故宮東城墻、神武門等區域觀燈賞景,共賀良宵。
故宮院長單霽翔在介紹此次活動相關情況(記者鄒雅婷 攝)
今天(19日)下午,“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發布會在故宮箭亭廣場故宮餐廳召開。在發布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道,“今年的過大年系列展覽是故宮動用文物最多、展場面積最大的展覽,宮門上貼上了門神春聯,裝飾了宮燈,近兩百年來首次豎起了天燈、萬壽燈。明年春節要比今年更加擴大,裝飾增多,因為明年是紫禁城600歲生日。”
此外,單院長提到,“故宮對這次活動會進行全面評估,以后將結合二十四節氣和傳統節日,策劃推出更多文化活動。而且,這次沒預計到活動的搶票那么火爆,因為以為過年大家都比較累了。昨(18日)晚午門外有幾百位攝影者在拍照,十一點半我走時還有很多人。”
今晚六點半,故宮已準時亮燈。
彩燈映照午門雁翅樓(記者鄒雅婷 攝)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來第一次在晚間免費對公眾開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一次在晚間被較大規模點亮。通過燈光照明及燈光布景,紫禁城內的午門—雁翅樓、太和門、太和殿、東南角樓、東華門、東北角樓、神武門等區域霓虹閃耀,讓觀眾可以在晚間游覽紫禁城。故宮博物院以此不斷探索文化創意的創新方式,拉近博物館與公眾的距離,讓人們更加深刻地感受故宮文化的多元魅力,進一步實現“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活起來”的國家文化事業發展愿景。
觀眾入場前,可觀賞午門城樓及東、西雁翅樓在燈光映照下的壯美雄姿。自午門入場后,首先觀賞點亮后的太和門廣場,隨后由午門西馬道登午門城樓,參觀“紫禁城里過大年”展,在東雁翅樓欣賞中央民族樂團琵琶演奏家趙聰及其團隊的精彩演奏。結束午門展廳參觀后,觀眾沿著由充滿節日氛圍的紅燈籠點綴的城墻步行至東南角樓,觀看虛擬現實影片《角樓》播放,隨后沿著城墻來到東華門城樓,參觀“營造之道——紫禁城建筑藝術展”,當走過近千米長的布滿紅燈籠的故宮東城墻時,可以看到臨近城墻西側的部分古建筑也被點亮,聆聽到暢音閣戲樓傳來的戲曲聲音。到達東北角樓后,觀眾步行至神武門,在這一區域可以觀賞到城墻南北兩側通過藝術燈光投影于建筑屋頂上的《千里江山圖卷》等繪畫作品,從而產生人在畫中游的感覺。離開神武門城樓后,神武門外東、西兩側的角樓餐廳和角樓咖啡靜候光臨,從而圓滿結束此次“上元之夜”文化活動。
彩燈映照午門雁翅樓(記者鄒雅婷 攝)
九陌連燈影,千門度月華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通過持續開展古建筑整體維修保護工程、穩步推進“平安故宮”工程,故宮開放面積從2012年的30%,持續擴大到2015年的65%,再到2018年的80%,新開放了南大庫家具館、3/4的城墻,越來越多的院落、展覽、文物與公眾“見面”。院內展覽百花齊放,實體展覽、虛擬展覽亮點紛呈,不僅在學術界具有影響力,特別是在觀眾中不斷形成觀展熱潮,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紫禁城已經走過了近600年歲月,在悉心保護故宮文化遺產的前提下,故宮博物院希望能夠通過展覽等方式,多層次地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和解讀傳統文化,與觀眾的期望互動,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使故宮博物院成為人們的精神家園和文化綠洲,實現為廣大民眾服務。
“紫禁城上元之夜”的照明設計將高新科技與文物保護有機融合,在方案制定階段,就考慮到避免因照明對古建筑產生損害。通過設定不同的燈光強度,產生光影對比,使其在夜間自然產生立體感,達到“見光不見燈”的布光效果。使照明融入建筑,讓觀眾更充分感受到紫禁城的夜間風采。
午門城樓及東、西雁翅樓在燈光映照下,展現壯美雄姿。太和門建筑主體及漢白玉臺階作為主要投影目標,用55000流明的激光電影放映機,通過激光投影技術,實現精準對位,讓數字畫面躍然于故宮古建筑之上。午門至神武門東側城墻區域,由充滿節日氛圍的紅燈籠點綴城墻,引導觀眾步行。臨近城墻西側的建筑也被點亮,營造出喜慶祥和的節慶氛圍。《千里江山圖卷》等繪畫作品以藝術燈光形式,投影于建筑屋頂上。
月圓之夜人團圓,節日的紫禁城皓月高懸,彩燈萬盞。不管是北方的元宵,還是南方的湯圓,都象征了團團圓圓,和睦幸福,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傳統節慶文化的基因,早已深埋進中國人的血脈之中。
責編:趙寬、刁世峰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