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新疆莎車縣因村實策、因人實策,通過鼓勵村民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小微企業在村里建立衛星工廠,幫助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增收脫貧。
去年11月,烏達力克鎮英霍依拉村引進了一家服裝加工企業,在距離布左熱木家不到三公里的地方建廠投產,布左熱木經過培訓后成為廠子的第一批員工。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布左熱木從普通的家庭婦女成長為一名產業工人,收入也從最初的幾百元漲到現在的上千元。
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幫助下,英霍依拉村和周邊村的150多名農村婦女,像布左熱木一樣,走出家門進工廠學手藝,給家庭帶來了可喜的變化。古哈爾尼沙·賽買提說“第一次領工資的時候我特別開心,給爸爸媽媽買禮物,他們看到我掙上錢了,高興地哭了。”
衛星工廠負責人王帆說“這樣一天如果八百、九百條的話,她們的工資會越來越高,這樣我們現在員工的氣氛越來越好,積極性也高,非常配合我們。”
英霍依拉村共有283戶1301人,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深度貧困村,其中93戶425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而且村民都有養殖的傳統。為了從傳統零散養殖走向現代集中養殖,讓更多的村民走出家門增收致富,去年駐村工作隊經過與村民協商,利用39萬元棚圈改造專項資金,建立了樂觀養殖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解決7名貧困戶的就業問題。
“現在合作社有70頭牛200只羊,半年分一次紅,目前運行特別好,農民都很滿意,我要把合作社運行好,幫助更多的村民脫貧。”樂觀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帕提古麗·托合提說。
除此之外,合作社還利用托管、育肥方式,使眾多的零散養殖戶從養殖困惑中擺脫出來,發家致富。村民麥麥提尼亞孜·依明把家里牛羊托管于合作社之后,利用閑暇之余自己又購買農機找工作掙錢。“我把牛和羊送到合作社,我開拖拉機一年有3萬塊錢的收入,養牛和羊有2萬塊錢的收入,現在生活好起來了。”麥麥提尼亞孜·依明算著增收賬高興的說道。
對做好今年的脫貧攻堅工作莎車縣農技推廣中心駐吾達力克鎮英霍依拉村“訪惠聚”工作隊副隊長海熱古麗·阿布來提有著自己的打算,她說“我們已經解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3戶的就業問題。今年是我們整村的脫貧一年,所以我們必須要把全村的人都關心照顧起來,然后實現他們的一戶一人就業目標,還有我們發揮工作隊的技術指導優勢,發展訂單式蔬菜種植,來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目前,英霍依拉村三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一個衛星工廠運行良好,實現全村無就業家庭,村民對脫貧致富奔小康充滿了信心。(艾力 哈麗旦)
責編:張嘉誠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