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扎的花燈都是廉潔燈。”2月16日,在河南省靈寶市豫靈鎮楊家村,看到扎燈藝人湯凱江正帶著幾位姑娘,一起糊花燈。只見他綁扎好燈架,糊上淡綠色的燈籠紙,姑娘們把剪好的“廉”字、“潔”字、粉色的蓮花、胭紅的梅花,巧妙地粘貼在燈籠上,再附上一首廉政詩句,做成了一個漂亮的文化燈。
楊家村位于豫陜晉三省交界處,因東漢“關西孔子”楊震在此居住、教書育人而出名。《后漢書﹒楊震傳》記載楊震出任山東萊州太守時,昌邑縣令王密夜間送十斤黃金給他,說夜深人靜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不知?”王密慚愧而去。后來,楊震被后人稱為“四知先生”。
楊震為官清廉、潔身自好,他"暮夜卻金"的清廉事故事在當地家喻戶曉。至今,楊家村仍保存有楊震祠堂、三鳣學堂遺址、學堂洗筆池遺址,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一,楊家村都要舉辦楊震誕辰紀念活動,來自豫陜晉三省成千上萬的群眾,都會敲鑼打鼓前來祭拜楊震。
今年的元宵節,楊家村許多人扎起了“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來紀念楊震。“楊震清廉家風深入人心,元宵節來到,楊震燈籠也賣火了。目前,我已經賣出了600多個燈籠,買燈籠的有學校、企業單位,也有干部和群眾。”湯凱江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朵萬朵“廉”燈開。清雅的荷花燈、高潔的梅花宮燈、青色的五角形竹燈、黃色的菊花燈……“花燈點亮,一邊欣賞著綴滿朵朵花兒的紅燈籠,一邊品讀著優美清雅的詩文,讓人身心陶醉、留戀忘返。”大學生許曉云說。
“楊震暮夜卻金、清白傳家的故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靈寶市將廉政文化與傳統元宵佳節結合起來,在全市舉辦為期三天的元宵節廉政文化花燈展,以燈展、燈謎和社火為載體,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廣大干部群眾共度一個特色文化節,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廉潔文化的獨特魅力!”(王雪紅 楊蓓蓓 )
責編:張嘉誠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