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農歷正月十四,元宵節前夕。近1500名演職人員走上陜西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太平鎮街頭,為當地群眾表演了底張秦漢戰鼓、太平棗坪竹馬兩項非遺文化項目為代表的16場展演,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慶祝元宵佳節、同賀豬年新春。
空港新城黨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艾晨在致辭中表示, 希望通過當天的活動,進一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國精神,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和影響力,讓廣大人民群眾近距離感受和領略非遺的無窮魅力和非凡風采,讓傳統民俗技藝“活起來”,讓區內群眾過一個熱鬧、喜慶、有意義的節日。
底張街道表演的秦漢戰鼓和太平鎮表演的棗坪竹馬,均為陜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起源于秦漢時期的戰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相傳,因秦始皇統一中國,漢高祖東征西戰都用過此鼓調,故而得名。
現場展演在喧天的鑼鼓聲中拉開序幕,出征、交戰、凱旋三部曲,完整地再現了秦漢戰鼓的壯烈之美,五面戰鼓與鐃鈸應和,30余名鑼鼓手吶喊、跳躍盡顯粗狂豪放,令旗揮動、衣甲鮮明,令人精神振奮,仿佛回到歷史的軍鎮前。收聲的一瞬,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李白的《長干行》描述了“竹馬”作為兒童游戲的情形。太平鎮的棗坪竹馬正是從這種活動中演變而來。關公、孫悟空、何仙姑等各類精彩的戲劇扮相栩栩如生,生動闡釋了“千秋史詩燈下演、萬古英雄馬上馳”。如今,已經成為人們祈福求平安、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活力十足的舞龍、舞獅,熱鬧喜慶的大秧歌,難得一見的女子鑼鼓,還有小朋友們表演的少先隊鼓號……
16場各具特色的精彩表演,讓空港新城群眾品味了一場傳統文化盛宴。空港新城在“西安年·最中國”活動中,還安排了象棋比賽、廣場舞大賽、拔河比賽、惠民演出等多種系列活動。在增添節日喜慶氛圍、豐富活動內容的同時,弘揚了傳統文化,增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體驗感、獲得感大大加強,堅定了文化自信。
據了解,2018年空港新城努力推進群眾文化建設,建成22個基層文化中心、3個城市書房,改造提升2個街鎮文化站,為群眾送來文化惠民演出28場、播放電影600余部,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了精神動力。
責編:王瑞景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