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從元宵節到元宵節,不一樣的中美磋商

            2019-02-19 13:47:02     來源:海外網

            2月19日,農歷豬年元宵節,雨水節氣,北京又下了一場雪。

            一大早,商務部網站又掛出關于中美經貿磋商的最新消息。

            劉鶴應邀赴美舉行第七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

            應美方邀請,習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將訪問華盛頓,于2月21日至22日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舉行第七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

            說起來,這算是條預料之中的消息。

            上周第六輪磋商結束時,國社的報道中就已經提到過這次磋商將舉行。

            話音未落,元宵節就發出準備去談的消息。

            緊鑼密鼓,馬不停蹄。值得注意的是,劉鶴同志這次出訪,罕見地使用了“習近平主席特使”這個身份。

            上次使用這個頭銜,還是去年5月中旬那次赴美磋商。

            特使,肩負特殊的使命,往往也有特殊的受權。

            這很不尋常。

            不僅如此,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因為談判節奏加快,今年以來的幾輪磋商,差不多都是在“貼著節日走”。

            不是中國的節,就是洋節。

            比如1月底的那次,正式磋商是30日、31日兩天,但是根據公開報道,代表團28日就抵達美國了。

            算上行程和時差,28日到美國,意味著是1月28日從國內出發的。

            正是臘月二十三,小年,至少是北方中國人過的小年。

            再比如美國人這次來談,大年初七工作團隊就來了,高級別磋商是2月14日開始的。

            2月14日,西方的情人節。

            然后就是今天。

            正月十五,元宵節,雨水。

            第七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的消息正式發布。

            寫到這里,特別有感觸。

            記得將近一年前,在美國舉行首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的時候(2018年2月27日至3月3日),就趕上了元宵節(3月2日)。

            那時,正是美國挑起貿易戰的前夕,山雨欲來。

            那時,美國人似乎不太想談。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當時特朗普的名言是,貿易戰“很容易贏”。

            很容易嗎?

            美國國力是強,美國在貿易戰中也占據了主導。

            就像讀者在陶然筆記的公號中留言說的,“美國的實力強于中國導致美攻中守是基本態勢。”

            但是,貿易戰真的很容易贏嗎?

            我還是堅持之前的觀點,如果中國經濟扛不住貿易戰,像特朗普先生在推特里描述得那么不堪,那么美國人只會乘勝追擊,絕不會手軟,也絕不會坐下來談。

            一年的走向告訴我們,中國在最初的判斷要更客觀。

            什么判斷呢?

            貿易戰里沒有贏家。

            不僅中美贏不了彼此,中美間的貿易戰也不符合全球利益。

            這個簡單的道理,說起來四兩輕,做起來千斤重。

            回望這一年里,從接觸、碰撞,到相持、緩和。

            去年第一次去談,正趕上元宵節;這次發布磋商消息,又是元宵節。

            從元宵節到元宵節,七輪談判,轉了一大圈。

            還是回到談判桌前,還是得談。

            而且是越談越認真 ,越談節奏越快。

            中國也好,美國也好,雙方都在期待,整個世界也在期待。

            既然是人心所向,不妨好好談出個結果來。

            當然,如果實在談不攏,也沒多大關系。

            畢竟,認識是有過程的,而合作是有原則的。

            原文來源:微信公號“陶然筆記”


            責編:袁如霞、朱簫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