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連續聽聞了幾位年輕人的成長故事。
從黑龍江省集賢縣永安鄉富民村走出的90后周天宇,3年前懷揣著“我要拍電影”的樸素夢想來到北京。不是科班出身、沒受過系統培訓的他,憑著對電影赤誠的熱愛,拍出了一部講述北漂年輕歌手故事的紀錄片,引起了電影投資人的關注,從而獲得了拍攝網絡電影、實現夢想的機會。
90后漫畫家林遠志從小熱愛動漫,大學期間開始創業的他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井噴期,和幾位朋友開發了一款叫作“臉萌”的應用軟件,下載人次多達1億,登頂當時應用軟件全球下載量榜單。之后,他創作的漫畫作品在網上受到了許多年輕人的追捧,又成了動漫界的“網紅”。
近幾年,越來越多年輕人成長了起來。《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等廣受好評的國產影片,都是由80后導演創作出的。在一次次采訪中,他們無不提及時代進步給他們成長帶來的機遇。更加豐滿的生活、更加公平的環境、更加廣闊的空間、更加多元的渠道……都為今天的青年文藝愛好者、文化工作者提供了盡施其才的舞臺。年輕人展露才華的機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人才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社會環境,中國社會近年來的發展,體制機制的改革、發展理念的變遷、社會保障機制的完善、開放心態的增強,都為青年創作者的多元發展培育了沃土。他們成長于中國社會發展最快的時期,既對這個時代飽含深情,又與他們的受眾之間有著強烈的共情與共鳴。正因如此,他們的創作也更貼近時代,更具號召力和感染力。尤其是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可以說,只要敢于奮斗、敢于拼搏、敢于創新,展露才華的機會就不會缺失。
時代的機遇不僅屬于青年文藝愛好者、文化工作者,更屬于奮斗在任何行業的每一個年輕人。多元的發展機會和自由的成長空間,是時代給予每個追夢人的饋贈;而每個追夢人在前進道路上邁出的每一步,也都在推動時代的進步。這是這一代青年的幸運,也昭示著這個時代的希望。(劉陽)
(《 人民日報 》2019年02月19日 12版)
責編:張嘉誠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