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山西陽泉建立“三社聯動”、社區協商制度

            2019-02-19 09:35:21     來源:海外網

            核心閱讀

            山西陽泉城區作為省內唯一入選的“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3年多來,以社區、社會組織、專業社工破題,以“培育多方主體,推進‘三社聯動’”為抓手,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走出了一條社區治理的新路子。

            山西陽泉四周環山,城區坐落在高低起伏的山坳中間,城中桃河穿過。55.88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高層住宅密布,共有6個街道、50個社區分布其中,其中有很多是老舊小區。2015年7月,陽泉城區入選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2018年12月18日,陽泉城區通過“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驗收。這個實驗區,是如何探索推動社區治理創新的?

            “三社聯動”,項目制促多方主體參與

            307個社會組織登記備案

            民政部賦予陽泉城區創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的課題是:“培育多方主體,推進‘三社聯動’”。

            所謂“三社聯動”,是指在社區治理中,以社區、社會組織、專業社工為載體,推動多方共同參與。陽泉市城區以社區、社會組織、專業社工破題,分別做強。

            以社區為例,目前,陽泉城區的全部社區,均已設置了“五中心、三室、兩站”。社區公共服務中心、黨員服務中心、居民議事中心、文化活動中心、老年服務中心……活動場所的強化配備,為社工、社會組織發揮作用提供了堅實的保障,而206名專業持證社工的加入,則如同給社區工作打了強心劑。

            在金三角社區活動室,“金晚霞模特隊”的隊長趙麗萍正領著大伙,跟著音樂節拍練習“旗袍秀”舞步。活動室的墻上,掛滿了該社區的社會組織標識,“金牌管家家庭服務協會”“聰明樹”“金晚霞愛心文化協會”等近30個社會組織,已在這里生根發芽。

            “一個是內生資源,一個是輸入資源。本區居民可以自我服務,也可以借助外來力量協助服務,我們的社區服務做好了也能進行外拓服務輸出。”52歲的金三角社區黨支部書記王秀梅干了18年的社區工作,感觸很多:“以前的社區工作,就是‘行政班’,住戶找來了,我們給辦事。現在,社區成了‘千手觀音’,借助這么多社會組織,可為住戶提供一系列服務。”目前,陽泉市城區已經有307個社會組織登記備案,涵蓋“青少年成長”“孤獨癥訓練”“老年人照料”等各類領域。

            “三社”的架子搭起來了,怎么聯動?聯動的關鍵,在于項目制運行。以養老服務事業為例,陽泉城區先后投資380萬元,建設了陽泉市城區老年護理中心,22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7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專業社工、專業的社會組織通過養老服務項目入駐社區,獲得了居民的一致認可。

            黨建引領,基層組織網絡縱深發力

            359個網格黨支部夯實基礎

            在陽泉城區的義井社區碰到史立新的時候,這位城區社區建設管理局負責人正在“走街串巷”中。

            跟隨史立新走進義井社區的“紅色教育基地”,社區老黨員、“紅色收藏家”張貴銀的藏品分列其中,有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時的文件、人物圖片以及2000多件實物。義井社區黨支部副書記李美芳介紹,他們用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紅色教育基地”就是一個平臺。

            史立新介紹:“陽泉城區經過探索,創建了‘1+7+X’的社區黨建模式。”所謂“1+7+X”,是圍繞社區黨組織這一核心,發揮社區黨建和社區治理相融合的7項措施,推進社區黨組織在實驗區內的各項工作。

            其中的關鍵,在于“1”。縱向來看,他們構建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單元黨小組”的基層黨建組織網絡,全區273個網格中有網格黨支部359個。

            如何激發這些基層黨組織發揮作用?史立新說:“除了加強學習教育制度常態化,我們還深化‘共駐共建’,推行‘項目式’服務,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共報到9000余人,認領服務崗位的黨員有4200余人,參加團隊服務1900余人,結對幫扶1132個。”

            社區協商,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56510”機制促進人人參與

            北苑居小區修建于上世紀90年代,位于中心廣場社區。2015年底,因為物業公司撤出,導致小區環境衛生無人管,小區居民到居委會反映問題。

            當時,針對該問題,社區黨總支、鄰里之家理事會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啟動議事協商制度。

            前后三次,在中心廣場社區的“鄰里會客廳”內,由單元長、物業公司代表、產權單位負責人、社區黨組織代表等參加的聽證協商會,圍繞“是否再行聘請物業公司”“小區環境管理”等議題開展。最后經過協商決定,小區不再聘請物業公司,采取由居民住戶集資雇請一名保潔人員對環境衛生進行清理的方法,9240元的費用由單元長按年上門收取。一周公示無異議后,該決定開始施行。

            社區協商制度,是基層群眾自治的重要內容。陽泉城區探索出了包括“五級協商議事廳”“六個協商程序”等在內的“56510”機制。史立新介紹,“以往的社區議事,可能兩三個人就能決定,社區協商議事制度的建立完善,就是為了讓社區居民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社區居委會還權、賦能、歸位”。(喬 棟

            本版制圖:郭 祥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19日   07 版)

            (原標題:議事不出社區 服務上門入戶(傾聽·關注基層治理)

            責編:張嘉誠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