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立足長線投資策略不變 保險機構看好A股投資價值

            2019-02-19 07:00:13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陳婷婷 ○編輯 黃蕾

              去年上證指數整體累計下跌24.59%,保險資金也未能獨善其身,股票投資收益出現斷崖式下跌。在此背景下,市場人士更為關心的是:2019年,保險資金配置會否出現大遷徙?

              疾風知勁草。上證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作為A股機構投資者隊伍中的重要一員,在多道政策利好下,保險機構立足長線投資策略不會變。

              近日,多位保險資管大佬在接受上證報采訪時,紛紛表露了對A股的信心。他們表示,A股正從波動較大的交易型市場向配置型市場轉變,當前正處于“磨底”階段,無論是市盈率還是市凈率,估值水平都處于歷史底部區域,對以保險資金為代表的長期資金而言,配置吸引力正在增加。

              多道政策利好 鼓勵增持優質上市公司

              從允許設立紓困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再到擴寬專項產品投資范圍、鼓勵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去年10月下旬以來,銀保監會相繼出臺多項利好政策。

              2018年10月25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允許保險資管公司設立專項產品,發揮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優勢,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為優質上市公司和民營企業提供長期融資支持。

              近日,銀保監會再喊話:鼓勵保險公司使用長久期賬戶資金,增持優質上市公司股票和債券,拓寬專項產品投資范圍,加大專項產品落地力度。

              同時,銀保監會還允許專項產品通過券商資產管理計劃和信托計劃,化解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發揮相關機構的專業與項目資源優勢,吸引更多保險資金以多種方式參與資本市場投資。

              鼓勵保險資金入市,與逐漸暴露的股權質押風險息息相關。招商證券分析認為,隨著質押回購業務推進,上市公司整體質押率明顯提升,風險逐漸積累。

              銀保監會相關人士表示,紓困專項產品有利于加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更好地鞏固市場長期投資的基礎,提振市場信心,有序化解股權質押風險;有利于支持優質上市公司和民營企業發展,為優質上市公司及其股東提供長期資金支持。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國壽資產等10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完成專項產品的設立前登記,目標規模合計1160億元。其中,5單專項產品已經落地,完成投資約22億元。

              A股中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事實上,從去年年中市場喊出“估值底”,到去年三季度以來的“政策底”,以及市場人士一直在期盼的“市場底”,種種“底部”言論都在映射市場情緒的微妙變化。

              平安資產董事長萬放解釋稱,2018年以來,全球主要股票市場指數持續下跌,A股市場也難以獨善其身。

              不過,萬放指出,與市場前期悲觀預期相比,2019年,A股市場正在構建重要的歷史底部區域,中長期配置價值凸顯。

              具體來看,市場估值層面,A股市場已經具備較高的安全邊際。目前滬深300指數靜態估值10.2倍,處于過去10年以來17%分位數水平,中證500指數估值僅16.3倍,已經創出歷史新低。

              泰康資產總經理段國圣表示,A股估值處于低位,風險溢價水平處于歷史均值以下一倍標準差的位置。在國內宏觀政策強化逆周期調節、改革開放加快推進、去杠桿進程趨緩的背景下,投資者預期或有所修復。

              中國居民資產配置結構的變遷,也將為A股市場帶來增量資金。太平洋資產董事長于業明表示,中國居民資產中房地產占比高達62%,股票配置比例僅為5%;美國分別為30%、32%,歐洲分別為23%、28.7%。隨著中國經濟由傳統經濟向新經濟轉型,直接融資市場的重要性將不斷提升。而房地產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其金融屬性將趨于下降;相信未來居民資產配置將由房地產向金融資產轉換。

              隨著互聯互通機制的落地,以及QFII和RQFII等審批機制的簡化,海外資金長期增配中國市場的趨勢更加明朗。受訪的保險機構相關負責人普遍認為,隨著A股被正式納入MSCI、富時指數及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進程加快,A股納入全球市場主要指數的比重還將逐步提升,并進一步帶來海外資金的流入。

              險資今年投資風向曝光 長期投資理念不動搖

              近年來,在監管部門的引導和金融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保險行業規模不斷提升,資產管理能力逐步增強。保險產品的負債屬性決定了保險資金更傾向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特性,保險資金已成為資本市場長線資金大軍里的重要成員。

              那么,在權益市場機會逐漸加大的2019年,保險資金在A股布局時將偏愛哪些板塊呢?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近日發布的《2019年第一期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投資者信心調查結果》顯示,在A股投資上,受訪的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管機構普遍表示,未來半年,最為偏好滬深300。板塊方面,未來半年,保險機構看好消費、TMT和公共事業。

              在宏觀經濟關注的領域上,未來半年,保險公司關注排名前三的領域是社融、地產、基建;未來半年,保險資管機構關注前三的領域是社融、地產和外貿等。

              中再資產總經理于春玲預計,從細分行業機會看,在經濟轉型、人口結構變遷的大時代,新的投資機會也在不斷孕育,“銀發經濟”趨勢下的養老、教育、醫療產業成為長期價值標的;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先進制造業、5G、人工智能等領域未來的成長空間正在打開。

              此外,保險機構對2019年的債市和另類投資有何預期?上述調查顯示,2019年,保險公司認為,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對未來半年債市投資影響大;而未來半年,在固收類資產中,他們最青睞中高級信用債和金融債。

              另類投資方面,保險機構重點關注服務實體經濟的相關領域,如國家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醫療養老健康等產業投資、科技產業發展等。

            責任編輯:賈振飛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