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1日美國宣布暫停履行《中導條約》義務以來,一股刺鼻的火藥味正在世界上空彌漫,日漸濃重。
對于這次退約,美國看上去很堅定。美國總統特朗普幾個月前表示將退出《中導條約》時給了兩個理由:一是俄羅斯違反了該條約,二是美國需要發展軍事裝備。隨著事態演進,大家漸漸發現,理由歸理由,美國就是想退約,就是想擺脫軍備領域的種種限制。因為美國又感到“不安全”了。
一直以來,超級大國美國總在追求絕對安全。從20世紀80年代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戰”計劃,到近年來歷任政府熱衷于在世界各地部署導彈防御攔截系統,再到今年1月特朗普政府公布新版《導彈防御評估報告》,美國似乎覺得只有一手握著最鋒利的矛、一手握著最堅固的盾,心里才真正踏實。執意退出《中導條約》,正是這種心理驅使下的又一個慣性動作。
然而,過了這么多年,美國始終沒明白一個道理:世上沒有絕對的安全,把自己的“安全感”建立在他人的“不安全感”上,是一條行不通的死路。
就在美國宣布暫停履約的第二天,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俄方也將暫停履約,并啟動新導彈的科研及試驗設計工作。顯然,遇強則強的俄羅斯不甘做待宰羔羊。如不少美媒已意識到的,特朗普政府暫停履約并在同一時期推進太空導彈防御系統的舉動,很可能促使俄羅斯進一步努力擴大核武庫并使之多樣化,以更大更好的攻擊力量加以回應。這意味著,美國的安全性不但不會增強,反而會削弱。
而在當下這個利益交織、相互依存的世界,美俄暫停履約引發的連鎖反應和溢出效應可能讓情況更糟。眾所周知,作為美蘇兩國冷戰時期達成的重要軍控與裁軍條約,《中導條約》對于緩和國際關系、推進核裁軍進程,乃至維護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單方面退約將造成多方面消極影響。
近日,就連美國的堅定盟友也對美國的決定強烈不滿,忍不住強硬發聲。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分別表示,美俄必須保留并全面履行《中導條約》。還有外媒警告,如果沒有了《中導條約》,本就已在修憲路上的日本可能因此獲得新的借口,進一步修改防衛計劃。
國際分析人士普遍擔憂,在各國“自衛”意識越來越強、全球裁軍約束越來越弱的當下,美國退約將打開潘多拉魔盒,全球新一輪軍備競賽勢在必行。
為了謀求在地區乃至全球的“安全感”和威懾力,美國任性地走在退約路上,沒有回頭之意。可是,在一個戰略平衡被打破、軍備競賽將升級、火藥味四處彌散的世界,想要獨善其身,談何容易?
以武斗武,只會兩敗俱傷,甚至波及更多。只有好好商量,共同約束武力,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各國才能更安全,世界才能更和平。這個道理,美國真不懂嗎?(嚴瑜)
原標題:退約未必保得了美國安全(觀象臺)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2月19日 第 10 版)
責編:侯興川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