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臺北孔廟的前世今生

            2019-02-18 14:09:48     來源:人民日報

            臺灣最早的孔廟在臺南,有3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全臺首學”。臺北孔廟雖然“資歷”較淺,卻是臺灣唯一民間興建的孔廟,早年由泉州名師設計,是一座參照曲阜孔廟、融合閩南風格的建筑群。

            臺北孔廟坐北朝南,正南卻是一整面紅墻。紅墻正中,兩棵古樹分立,環擁一段雕有雙龍戲珠的飛檐高墻,上書“萬仞宮城”。這是孔廟特色之一,取自《論語》所載子貢曰:“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形容孔子學識高深淵博。

            自萬仞宮城轉角向西,可看到一扇燕脊重檐的黌門。進入此門,即標志進入這座儒家學堂。再經禮門入內,左手欞星門、右手是泮池。欞星門也是孔廟的必備建筑,門前一對四爪蟠龍石柱。與臺灣很多傳統建筑類似,石柱取自泉州,石質細膩,雕工生動。過欞星門進入第二座殿,即見大成門。

            進入大成門,便可見大成殿了。這座孔廟主殿采歇山重檐式屋頂,四周走馬廊上立有42根泉州白石雕柱。殿內供奉至圣先師孔子的牌位,左右神龕奉祀顏子、曾子、子思子、孟子與十二哲牌位。上方懸“有教無類”黑底金字匾額,其上是凸起向上的八角藻井,華麗壯觀。

            盡管與其他孔廟相比,臺北孔廟的大成殿不算恢宏,但院落古樸端莊,殿宇嚴謹有致。

            1925年,幾位臺北士紳發起,邀集200多位各界人士集資興建孔廟。歷經14年才建成如今的臺北孔廟。

            如今,每年9月28日孔子誕辰日,臺灣各地孔廟都要舉辦祭典。當天清晨6時,依循古禮,迎神、進饌、上香、獻禮、樂舞、恭讀祝文、行鞠躬禮以及飲福受胙、撤饌、送神等儀式一絲不茍。其間,最吸引人的便是佾舞。佾生右手秉翟,左手持鑰。他們先雙手合于胸前相交,以身體為中心舞動,每個舞蹈動作代表一字,每個獻禮有32個舞姿,配合詠唱四言八句詩歌。三章下來,96個動作要一個多小時。包括禮生、樂生、佾生、歌生、饌生在內的執事人員,均由臺北市的大中小學生受訓后擔任。典禮不設座位,所有人都站立祭祀,以示尊崇。

            9月,孔廟也會舉辦各種活動,介紹六藝和孔子生平;也有中小學老師帶著學生前來朝圣。大成殿前凸出的月臺或稱丹墀,平日里,臺北孔廟也會在此舉辦一些活動。此前,有兒童劇團以丹墀為舞臺,演出一系列關于孔子的話劇。在孔廟觀看孔子顛沛流離仍不改其志的故事,大小觀眾都深受感染。莊嚴的孔廟也因孩子們清亮的笑聲多了親切和慈祥。(孫立極)

            責編:張振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