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萬盛金蘭壩:除酉陽桃花源外的“小桃源”

            2019-02-18 11:35:01     來源:海外網

            金蘭壩魚村冬景似天然“調色板”

            圖片來自人民視覺

            在重慶,除酉陽有個桃花源外,還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桃花源”。它就是離重慶主城區70公里,素有“小桃源”美譽的萬盛金蘭壩。這里群山巍峨,林草豐茂,蜿蜒曲折的養生河汩汩流淌。河畔房屋古樸,青山飛瀑似簾,當地民風更是淳厚。

            金蘭壩是一平壩,方圓約3平方公里。汽車剛駛過一段幽靜峽谷后,眼前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美池良田,星羅棋布。順著依河而筑的公路往里走,在地界處有一座金龍橋。跨過橋,左前方立著一組古碑,掩映于青松翠竹之中。這里溪水潺潺,清幽寧靜。一條古老而堅固的石堰渠繞壩而過,用它那甘甜的瓊漿,滋養著萬頃良田沃土,孕育著樸實憨厚的鄉民。

            在養生河右岸金龍橋處,曾經有一座石橋,叫桃源橋,修建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后被洪水沖毀。最醒目的是由舉人羅星(號春堂)于清咸豐二年(1852年)題寫、至今保存完好的“小桃源”與“桃源問津”這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盛贊金蘭小桃源的綺麗風光和風土民情。其碑文也由羅春堂于咸豐二年撰寫,同治七年(1868年)刻于石。碑文記述道:“舊多古木,夕陽西下,樹影周遮,不見天日;草木際天,四望空闊;其中居人數十家,皆殷實。粉垣高屋掩映于竹堤松塢之外。其東北諸峰,林壑美處,有瀑布泉自東山源源而來,懸流數十丈,白映一村。耕者依山引水,田皆膏沃,出谷堅實而早于他鄉。邑中山川清淋,當以此為第一。”碑文詳盡描繪了金蘭壩的瀑布、長橋、桃花、商賈、民風,活脫脫一個桃源仙境。

            踩著金龍橋右前方的青石小徑向上,一條古老的石板路突現眼前。偶爾會驚起幾只野山雞,“呱呱呱”地從腳下飛躥出去。盡管園里的桃樹不是很多,但樹上的花兒不管天地間的情仇,猶自輕舞婆娑著,大小蝴蝶也在草叢野花中翩翩起舞。幾只不知名的小鳥,從桃樹的這枝跳到那枝,歌聲悠揚婉轉,悅耳動聽,使人忘記一切煩惱。

            據史料記載,這里曾經金谷翻浪,蘭花溢野,還發生過可歌可泣的故事。據宋代《趙牟氏墓志銘》記載,金蘭壩原名“輕難壩”。元末明初之際,戰亂頻繁,災禍連年,人口銳減,此地也越發破敗荒涼。明永樂年間,在湖廣填四川的大遷徙中,有江西霍、戴、張三姓相遇同行,一路扶老攜幼,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歷經磨難,輾轉來到輕難壩。見此處雖因人煙稀少、極其偏僻,但有壩闊物阜、水豐地沃之利,更有“懸崖瀑布”白映一村之絕、“峽里桃花”紅透彩云之俏,又有峰筆浮云、老鷹抱石、石牛臥波等美景。實乃山青水麗,氣候宜人的膏腴靈秀之地。三姓逐安頓下來,拓荒建園,安居樂業。因險途結交深,患難識真情,三姓情誼日益深厚。為鞏固這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誼,讓后人們世代傳承友好下去,在一片盛開的桃林下,霍、戴、張三姓插香設供,請天地神靈作證,仿照三國劉關張而義結金蘭,按輩分結拜為異性兄弟。為紀念這一重大義舉,便改“輕難壩”為“金蘭壩”。

            站在山頂,極目遠眺,流經小桃源的養生河水,像一張碧綠且透明的玻璃紙。從遠處看,它似一條綠色的綢帶;近處,河底游動的魚蝦清晰可見。裊裊升騰的霧氣像潔白的面紗,遮掩著小河羞澀的臉。在這一片寧靜之中,飛瀑也不甘落后。西面水崖飛瀑中噴濺出來的水珠,大的如珍珠,晶瑩透亮,歡蹦亂跳;小的如煙塵,彌漫于空氣之中,給山間林木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

            除桃源外,金蘭壩還有茆老山古墓、寡婦堰、古寨、瀑布等景觀。古墓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東漢南北朝時期,歷史悠久。

            在農家小院四周,一方方碧澄似鏡的魚塘,倒映著藍天白云。柔和的風在濃濃的詩意田間行走,吹醒一片嫣紅。春光拂擦過的地方,爛漫的桃花露出嬌羞的臉龐正如愛情覆蓋在枝丫上,甜蜜而溫柔。(羅昭倫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2月18日   第 12 版)

            (原標題:尋夢小桃源

            責編:張嘉誠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