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保持距離 讓珠峰喘口氣

            2019-02-18 09:36:49     來源:海外網

            不越禁區、不碰紅線,也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的體現。

            說起巍峨圣潔的世界最高峰,不少人都心存向往。也正因此,近些年來,前往珠峰的人越來越多。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常年被皚皚白雪覆蓋的珠峰,雖然看起來高大挺拔,其生態系統卻是相當脆弱。特別是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產生了大量垃圾,對珠峰的生態環境帶來很大影響。僅在2018年春季登山季,相關工作人員便收集了8.4噸的垃圾。

            如今,原處于核心區的珠峰游客大本營,已降至絨布寺一帶。這是為了更好地對珠峰進行保護,減少人為活動帶來的環境壓力。和珠峰保持適當的距離,并不影響游客的整體觀賞,依然能欣賞到她的美麗。

            讓珠峰喘口氣,想必是每一位熱愛大自然的人樂意看到的。自然保護區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都應該得到合理保護。尤其是保護區的核心區,保護措施更是要系統嚴密。當前,隨著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推進,相關的保護制度越來越完善。在減少人類活動的干擾上,不少地方都在采取相關措施:去年,位于陜西太白山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鰲太線”,全面禁止非法穿越;近年來,青海可可西里、新疆阿爾金山、西藏羌塘三大自然保護區密切合作,不僅延續了禁止非法穿越的保護措施,還建立了聯合、聯動、聯防、聯打機制,讓這片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群得到更好保護。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除了實施“禁止穿越”“游客止步”這些硬性的保護措施,公眾對于相關保護規定的正確理解和遵守執行也很必要。只有從內心深處認同這些規定并遵守好,才能更好地保護自然生態、給環境減壓。否則,將可能給自然生態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去年,就有幾名游客避開檢查,擅自闖入甘肅張掖七彩丹霞保護區核心區,給丹霞地貌造成破壞,實在讓人痛心。

            在珠峰,常年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克服高寒缺氧的惡劣條件,在五六千米的山腰,為茫茫雪山撿拾垃圾。雖然我們可能無法直接加入他們的行列,但可以對相關保護措施予以理解和執行,不去做和環境保護背道而馳的事,不越禁區、不碰紅線,也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的體現。(張文豪)

            《人民日報》( 2019年02月18日 14 版)

            責編:季冉冉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