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今年來逾百億元資金掃貨貴州茅臺 長期仍有增長空間

            2019-02-18 04:00:1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今年以來逾百億元資金掃貨貴州茅臺

              中國證券報

              北上資金流入貫穿A股本輪反彈

              今年以來逾百億元資金掃貨貴州茅臺

              春節后A股表現令人眼前一亮,在各路資金推動下,整體呈現量價齊升態勢。其中,北上資金流入力度尤為突出,成為貫穿本輪A股反彈的主要增量資金來源之一。分析人士指出,北上資金持續流入,為權重板塊震蕩上行提供支撐。權重板塊的穩定,又是整個市場上行的核心基礎。因此,北上資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A股春季行情的高度以及持續性。

              連續13個交易日凈流入

              北上資金持續流入是近期A股行情一大看點。Wind數據顯示,上周(2月11日-15日)北上資金凈買入A股金額達到263.71億元,其中,滬股通方向凈流入128.28億元,深股通方向凈流入135.44億元。

              數據進一步顯示,今年以來,北上資金流入達到926.06億元,其中,1月份凈買入606.88億元,創下歷史單月最高金額。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月15日,北上資金已連續13個交易日實現凈流入,其中1月31日、2月13日凈流入金額超過80億元,分別為86.64億元、86.01億元。

              那么,北上資金為何在這個節點大幅流入A股?國盛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啟堯表示,這是由多種原因導致。首先,季節性因素。外資也有“開門紅”效應。在滬深港通開通后,每年1月份,外資有明顯的集中入場效應。

              其次,海外市場風險偏好回暖驅動。歷史經驗表明,海外尤其美股表現較好時,風險偏好會向新興市場溢出,資金加速流入新興市場。

              最后,主動型資金提前入場。MSCI跟蹤指數中,絕大部分是參考跟蹤型,只有少部分掛鉤跟蹤型,前者可以自發選擇入場時間。按去年6月納入經驗,很多資金將提前入場。

              事實上,即使在2018年A股整體表現不佳時,北上資金也并未停止其買入“步伐”。2018年北上資金累計流入A股達2942.18億元。

              “第一個原因是,水往低處流。在國際化進程大勢所趨下,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當前在全球資產配置中占比過低,外資占比不到3%,而韓國、日本這類經濟體,外資配置已穩定在15%-30%。當前的外資流入,正是水往低處流的過程。其次,A股對外開放進程不斷加速。最后,A股全球配置性價比不斷提升。”張啟堯分析稱。

              消費龍頭受青睞

              今年以來,從滬、深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躍股看,北上資金買入貴州茅臺金額最高,達到104.78億元,其次為格力電器,買入金額達到62.04億元,位居第三的美的集團,買入金額為54.68億元。

              此外,五糧液恒瑞醫藥中國平安平安銀行招商銀行海康威視萬科A立訊精密青島海爾中信證券買入金額超過10億元,分別為46.24億元、29.76億元、22.46億元、17.28億元、16.86億元、16.56億元、15.88億元、13.80億元、12.38億元、10.19億元。

              而中國建筑智飛生物歐菲科技索菲亞伊利股份愛爾眼科民生銀行云南白藥中國國旅ST康得新上海機場今年以來則遭遇北上資金凈賣出,分別為0.24億元、0.27億元、0.38億元、0.47億元、0.69億元、0.75億元、0.82億元、1.03億元、1.28億元、2.07億元、3.02億元。

              分析上述數據,整體上消費和金融是北上資金較為青睞的兩大品種,而其中龍頭股更是格外受到重視。

              “可以肯定的是,1月以來的消費白馬行情,外資是重要助推力。但單靠外資流入推動A股階段性行情的說法缺乏依據。”國信證券策略研究指出,一方面外資偏好的行業比較固定,相對于國內機構來說,其持股集中度極高,而且變化不大。在這種極度“抱團”的行業偏好下,很難推動A股整體的階段性行情,另一方面在這波反彈中除了漲幅最高的消費板塊之外,不受外資青睞的上游資源品表現也不錯。

              天風證券策略分析師劉晨明表示,雖然外資流入已經是比較確定的長期趨勢,但外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買入。“外資流入流出與美股走勢有極強的相關性,2018年以來,美股暴跌時候,往往對應外資流出和消費白馬下跌,美股上漲時候,往往對應外資流入和消費上漲。”

              長期仍有增長空間

              北上資金持續流入與大盤逐步回暖同時發生,市場紛紛猜測近期A股反彈行情背后,北上資金究竟扮演者怎樣的角色?是掌舵者還是搭便車?

              對此,國信證券策略研究指出,“這些問題本質上其實是對外資定價權的探討。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待這些問題。”一方面,外資持股市值占A股總市值的比重持續上升,國內主動型偏股型基金的倉位持續下降,按照這個趨勢,2019年外資持股占比很可能會超過國內機構;另一方面,從外資持股的行業分布上看,其持股的行業集中度比較高而且籌碼仍在不斷集中,和國內機構的主動偏股型基金倉位相比,外資在其重倉的幾個行業明顯具有更強的“定價權”。

              該機構進一步表示,外資持股最大的前六大行業(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非銀金融、銀行、醫藥生物、電子)占其總投資市值的比重在七成以上,相比之下,國內基金重倉持股占比最大的前六大行業(醫藥生物、食品飲料、電子、房地產、非銀金融、計算機)占其重倉持股總投資市值的比重僅在五成左右。

              北上資金開年持續大幅流入,也引發市場另一種猜測:未來北上資金流入還有多少增長空間?

              對此,張啟堯表示,截至2018年末,央行口徑下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的境內人民幣股票資產達到1.15萬億元,已與公募基金和險資呈三足鼎立之勢。2019年A股將正式被納入富時羅素指數,并且在MSCI中的納入因子有望提升至20%,若二者能夠如期落地,預計帶來4000億元左右的增量外資。長期看,參考日本、韓國等海外市場經驗,若外資持股比例達到10%,則將帶來約4萬億元的增量資金;更進一步,倘若外資持股比例能夠達到15%,增量資金規模將達到6.68萬億元。

            責任編輯:張國帥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