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股份回購進展緩慢
中國證券報
Wind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35家上市公司雖回購期限過半,但仍未實施回購,部分未進行回購的公司反而發布了股東減持公告。
多因素致未實施回購
2月17日晚,富奧股份、露笑科技、晶方科技、九芝堂、三愛富等多家公司披露了股份回購預案或回購進展情況,部分公司回購力度較大。以九芝堂為例,公司表示,截至2019年2月15日,公司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共計回購公司股份約2071.87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2.38%,購買股份最高成交價為15.8元/股,最低成交價約為8.63元/股,支付總金額約為2.57億元。
但也有不少公司遲遲未實施回購計劃。Wind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35家公司雖回購期限過半,但并未實施回購方案。以司太立為例,公司截至2月15日回購股份實施期限已過半,但尚未回購股份。公司稱,后期公司將視資本市場及公司股價整體表現,于回購期限內擇機進行股份回購。
針對尚未實施回購計劃的原因,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多數與重大事項有關。以棒杰股份為例,公司日前公告,自公司2018年11月28日披露《回購報告書》至今,公司披露了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協議轉讓部分股份及2018年度業績預告修正等重大事項,期間還歷經元旦和春節節假日等多個非交易日。根據相關規定,公司在定期報告、業績預告或者業績快報公告前10個交易日內,或可能對本公司股票價格產生重大事項發生之日或者決策過程中至依法披露后2個交易日內不得回購公司股票。
此外,股價未能達到回購預案標準,也是一大原因。以蘇泊爾為例,公司1月18日晚間公告,尚未實施回購方案的主要原因是,自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回購方案起至2019年1月18日,公司股價一直趨于穩定,僅在2018年10月30日收盤前半小時內出現低于45元/股(權益分派后的回購上限)的情況,其他任一交易日均未低于本次回購價格。
股東頻頻減持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上市公司非但未實施回購計劃,其股東還打算減持。以吉鑫科技為例,公司2月15日晚間發布關于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包士金計劃減持股份的計劃,擬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窗口期不減持),通過協議轉讓、大宗交易、集中競價等方式減持其所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不超過6000萬股,減持數量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6.05%,減持價格將按照減持實施時的市場價格確定。
同日,公司發布股份回購進展的公告,稱截至披露日,公司尚未實施股票回購。2018年10月29日,吉鑫科技發布控股股東提議回購股份的提示性公告,包士金基于目前二級市場股價已經嚴重背離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不能正確反映公司的價值,為切實保護全體股東的合法權益,推動公司股票價值的合理回歸,提議自回購方案通過之日起6個月內,以不超過3.5元/股的價格,回購不低于5000萬元,回購金額不超過1億元。
分析人士稱,近期隨著股價回暖,上市公司回購動力不足,股東減持動力增加。(董添)
責任編輯:張國帥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