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淙 ○編輯 邵好
買方“仍在資金調度中”的公告,讓萊茵體育易主一事不得不慢下腳步。
2月14日晚,萊茵體育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萊茵達控股集團(下稱“控股集團”)尚未收到交易對手范明科支付的股份轉讓價款,對方仍需一定的時間進行資金調度。
回溯雙方在20天前簽署的《股份轉讓協議》,控股集團擬將其持有的3.74億股公司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9%),以13億元的對價轉讓給自然人范明科,全部轉讓價款應于1月28日前支付完成。
未能如期到賬的錢款,給此次股權轉讓增添了些許“不確定性”。從“萊茵置業”到“萊茵體育”,“轉道”體育產業逾三年的公司,如今站在即將迎來“新主”的當口,未來之路怎么走,亟待明晰。
錢在籌 逾期費也在漲
根據公告,此次股權交易將導致萊茵體育“易主”。交易完成后,范明科將成為萊茵體育第一大股東,控股集團則以18.7%的持股比例,退居公司二股東。另外,控股集團一致行動人高婧娜將繼續持有公司6.16%的股份。
協議中約定,受讓方應在今年1月25日前向轉讓方指定賬戶支付第一期股份轉讓價款3億元,并在1月28日前付清剩余10億元。
目前看來,買方范明科并沒能如期履約。公司2月14日的最新披露中,此次交易事項仍處于“進行時”。對此,控股集團出具《告知函》解釋稱,“鑒于本次權益變動涉及資金規模較大,范明科先生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資金調度。”
還在籌措資金的范明科,恐怕要抓緊時間了。根據協議對違約責任的規定,如發生逾期支付,則違約方除應向守約方繼續履行付款義務以外,還要自逾期之日起(包括逾期日)至實際支付日止支付逾期利息。逾期利息的日利率為千分之一。如果逾期超過30日的,守約方則有權要求違約方另行支付應付未付款項金額10%的違約金,并有權要求后者繼續履行或解除本協議。另外,任何一方因未履約而導致協議無法執行或擅自單方解除協議的,違約方應向守約方支付1億元的違約金。
這意味著,無論是拖延,還是“脫逃”,對于受讓方范明科而言都有較高成本。事實上,范明科此次進入的價格也并不低,折算后每股均價為3.48元。若以萊茵體育最新收盤價3.09元/股計算,其很可能在接手后即面臨超過1億元的浮虧。
欲斥資13億入主,還愿承擔不菲違約風險的范明科,何許人也?公告只用了只言片語來描述這位可能的“新主”:男,無其他國家或地區居留權,不屬于“失信被執行人”。僅從名字來看,頗為知名的今麥郎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范現國的“二公子”也叫“范明科”。
萊茵體育走向何方
從《股權轉讓協議》中對公司未來治理的規劃看,范明科方希望“掌舵”公司的訴求不言而喻。
雙方商定,在股份過戶完成后,上市公司董事會將由9名董事組成,其中3名為獨立董事;監事會由3名監事組成;另設1名總經理及若干名副總經理、1名財務總監及1名董秘。其中,轉讓方控股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將提名3名董事(其中1名為獨立董事)、1名監事、1名副總經理及1名財務副總監。受讓方范明科則有權提名6名董事(其中2名為獨立董事)、1名監事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
簡而言之,公司易主后,范明科一方將在萊茵體育的管理層中占據多數席位。對于萊茵體育而言,公司或再一次走到了發展方向的抉擇路口。
實際上,萊茵體育一直行進在轉型路上。2015年8月,公司由“萊茵置業”更名為“萊茵體育”,宣布正式進軍體育產業。從財務數據來看,萊茵體育轉型并不順利,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6.55億元,同比下降46.64%;扣非后凈利潤虧損2410.86萬元,同比降幅達339.4%。
大力布局體育產業近四年的萊茵體育,仍將房地產及能源業務作為其業績的主要支柱。據公司2018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房地產銷售實現營收3.59億元,房地產租賃收入為3176萬元,而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不過4.35億元。
責任編輯:陶然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