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潘娜拉”慈善面包店(美聯社)
海外網2月15日電 美國有家名為“潘娜拉”的慈善面包店,上門的顧客可以自己決定要付多少錢。雖然“潘娜拉”一度擴展到5間門店,但最終仍不敵營收壓力,門店陸續關閉,最后一家分店也將在15日關閉。創辦人沙奇曾說,慈善門店是一種人性考驗。
圖為“潘娜拉”面包店
據臺灣“東森新聞云”援引外媒報道,“潘娜拉”面包店于2010年推出,上門的顧客在消費時,可以自己決定要支付多少錢。
在這樣的制度下,有能力的人可以多付一點,生活困難的人,可以選擇少掏一點錢,或者以志愿者服務的方式換取食物。
不過,現實很骨感。2013年時,運營公司曾透露,“潘娜拉”的營收與一般面包店相比,僅有后者的七八成。
在長期的經營壓力之下,原先有5家門店的“潘娜拉”陸續關門,就連最后一間位于波士頓的門店也將在15日關門。
“潘娜拉”2017被總部設在盧森堡的投資公司JAB控股公司收購。對于“潘娜拉”的關門,公司聲明稱,“很顯然,它已經難以維持運營”。對于因關門失業的員工,發言人表示,公司將協助他們轉至其他關系企業任職。(編譯/海外網 劉強)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劉強、李萌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