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解好基層治理“方程式”

            2019-02-15 13:25:28     來源:人民日報

            “英雄起于阡陌,壯士拔于行伍”。我們常說,基層一線是實踐的火熱疆場,擁有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堪稱人才成長的沃土。與此同時,基層也遍布“棘手事”“矛盾窩”,做好基層工作委實不易,很考驗人的能力、定力與心力。

            平心而論,那些愿意一猛子扎下去、沉到基層的干部,往往有一顆實干興邦、為民造福的赤子之心,也渴望在揮灑汗水、攻堅克難的過程中,成就一番作為、實現人生價值。可為什么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部分人逐漸消磨了銳氣,最終被基層的現實“無情打敗”,變得“血不再熱了”?這些,或多或少緣于基層條件相對艱苦,但更關鍵的因素也許在于,基層治理之難與個人成長之慮交織在一起,不免讓人困惑。

            一位基層干部反映,“最怕督查檢查的人不了解情況,還帶著抓政績的想法下來督查檢查,覺得沒查出問題就是暗訪不到位。”類似的擔憂,映照著基層治理的現實痛點。比如,中央專門印發文件,著力為督查檢查考核“瘦身減負”,有的地方卻改換馬甲,以“督導組”“調研組”的名義行督查檢查考核之實。再如,“扶貧工作干得好,不如材料整得好”,有位鄉鎮干部一天收到過28份文件,要求反饋的時間還特別緊急。從督查檢查頻繁到問責濫用,從政策打架到材料論英雄……基層治理領域種種形式主義新表現,給基層帶來不少困擾。“高壓作業”“干活憋屈”,成為一些基層干部的真實心理狀態。

            基層治理之難,不僅難在“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更難在如何有效調動廣大基層干部的積極性、創造性。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事實上,就算上面的政策千好萬好,如果基層不能落實、不愿落實、不善落實,無異于一紙空文。要想讓老百姓綻放笑顏,關鍵還是要靠基層干部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創造性落實、創新性轉化的過程中,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倘若任由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滋生蔓延,放任各類亂象頻現,基層治理難免“脫實向虛”,貽害無窮。這最終損害的是群眾的根本利益,傷害的是大家干一番事業的進取心。

            基層治理之策,不應聚焦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當學會求解利益的“方程式”,激活治理的“末梢神經”。如馬克思所說:“‘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只有正視利益,才能理性對待利益。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兼顧好各方面的利益和積極性,才有利于攜手下好治理這盤大棋局。

            作為治理體系的“底盤”,基層治理大有可為。方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時,新時代的改革發展,亟待我們激濁揚清、興利除弊,打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好激發基層治理的效能。(李浩燃)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15日   04 版)

            責編:劉思悅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