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安青松:從三方面著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2019-02-15 07:53:50     來源:上海證券報

              ⊙劉藝文 ○編輯 浦泓毅

              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安青松發表題為《上市公司質量與資本市場發展》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是根本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資本市場發展目標和任務的根本。在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制度、上市公司再融資及并購重組制度的建設中,要增強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把握好強化監管與市場導向的關系,防范化解科技創新在資本市場形成疊加共振風險。

              安青松表示,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資本市場發展的目標和任務,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關鍵一招,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是根本。

              安青松認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堅持高質量發展標準,理順國家發展戰略的市場傳導機制;二是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導向,理順資本與產業的良性互動機制;三是堅定回歸本源優化結構,理順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傳導機制。

              就第三點回歸本源,理順傳導機制方面,安青松認為,在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制度、上市公司再融資及并購重組制度的建設中,應當著力從四個方面理順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傳導機制。

              一是增強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現行我國上市公司質量標準主要依據以資產評估計價為基礎的資產負債表,難以包容以高智力、輕資產、重資本為特征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使得新技術創造的新價值、新動力、新動能,難以在資本市場形成良性互動循環。安青松認為,在上市公司質量的制度設計中應當增強包容性,注重激勵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科技附加值的提高。

              二是促進形成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安青松表示,在上市公司質量的制度設計中,上市公司應當成為體現協同發展產業體系的重要載體,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人力資源協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實現產業體系與現代金融高效匹配、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均衡發展。

              三是把握好強化監管與市場導向的關系。政府在推動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融合發展方面可以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通過政策引導市場預期,可以實現資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安青松認為,要把握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厘清市場與政府的作用邊界,讓市場機制的價格信號和政府宏觀調控共同作用于要素稟賦結構和需求結構,相互配合推進上市公司產業結構邁向全球產業鏈中高端,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世界一流企業。

              四是防范化解科技創新在資本市場形成疊加共振風險。科技創新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加上資本市場“高風險、高收益”的風險偏好,容易形成疊加共振風險。因此,安青松表示,在制度設計上要注意健全完善資本市場資源配置、資產定價、緩釋風險的功能,切實防范化解科技創新在資本市場形成的疊加共振風險。

            責任編輯:曹婕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