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阮曉琴
曾經熱鬧的幣圈隨著比特幣的暴跌沉寂已久。但此前,新三板掛牌公司財貓網絡收到監管部門的一紙問詢函,讓幣圈里的幾位“明星”又走到了聚光燈下。
一進一出為哪般
全國股轉公司2月初下發的這份監管函首先關注了財貓網絡最近的股東變更。2018年12月以來,該公司股東李林的持股比例從38.27%減少至低于10%,而范李悅持股比例由8.52%上升至30%,成為第二大股東。問詢函責成范李悅說明是否與其他股東存在一致行動協議或其他協議安排,后續是否繼續增持,是否構成對財貓網絡的收購。
資料顯示,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90后”范李悅和財貓網絡現實際控制人張壽松關系密切。張壽松是比特幣交易平臺——比特幣交易網的創辦人。范李悅2016年8月左右加盟比特幣交易網,出任公司副總裁,負責品牌、投融資工作。范李悅同時還是“區塊寶”聯合創始人兼CEO。
2月14日,財貓網絡回復了全國股轉公司的問詢函。范李悅稱,與張壽松不存在一致行動協議或其他協議安排,后續不再增持。
而此次減持的股東李林,曾是財貓網絡實際控制人。他是另一家著名比特幣交易平臺——火幣網創始人兼董事長。放棄財貓網絡控制地位后,2018年9月,李林出資6億港元收購香港上市公司桐成控股73.73%股份,成為其實際控制人。資本市場一直猜測,火幣網會在港股借殼上市。不過至今未見動作。
財貓網絡的股東擁有較強的幣圈背景,但類比特幣的虛擬貨幣交易在中國內地已被嚴格監管。為及時有效防范和化解虛擬貨幣領域風險,自2017年9月起,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在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框架下,指導地方政府清理整頓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和ICO活動。
嚴監管之下,比特幣交易價格直線下跌,成交量驟降。中鈔區塊鏈技術研究院院長張一鋒去年11月透露,內地88家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和85家ICO交易平臺基本實現無風險退出;以人民幣交易的比特幣從之前全球占比90%以上,下降至不足1%。
比特幣交易陷入蕭條,幣圈風云人物紛紛謀求轉型。財貓網絡的命運是否也會隨之改變呢?
轉型區塊鏈 財貓半年收入為零
此前,幣圈“明星”不約而同在各種場合盛贊區塊鏈廣闊前景,區塊鏈仿佛成了虛擬貨幣界的避風港。
財貓網絡今年1月底披露,公司名稱擬變更為“北京聚鏈時代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變更為“聚鏈集團”。該公司稱,更名是為了公司產品結構調整,與公司主營業務匹配。
張壽松2017年12月收購財貓網絡后,提出擬利用財貓網絡在區塊鏈和人工智能領域開展業務。
但財貓網絡2018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當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0,凈虧損477萬元。主辦券商聯訊證券向投資者提示了其經營業績下滑的風險。
財貓網絡的此次更名,更是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全國股轉公司下發的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去年公司區塊鏈業務的開展情況,未來是否會涉及虛擬幣相關業務,并結合目前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應用階段以及公司生產經營、人才資金儲備等現狀,說明區塊鏈業務對公司經營的影響,并請充分提示相關不確定性和風險。
雖然幣圈把區塊鏈的未來描繪得如花似錦,但現階段監管部門對區塊鏈行業還是持謹慎態度。2018年8月,銀保監會下發《關于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文件提醒公眾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專注研究互聯網技術研究和推廣的CSDN區塊鏈網站主編徐威龍認為,區塊鏈現在處于一個很尷尬的階段:業界的熱情很高,但一旦涉及具體的應用場景和盈利前景,卻沒人說得清楚,整個行業還處于應用場景的落地期。另外,區塊鏈技術還處于初級的探索階段,一些技術瓶頸還有待突破。
徐威龍認為,很多技術的成功應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從長遠來看,區塊鏈的未來是積極且正面的。
新三板公司中,有意探索區塊鏈的不只財貓網絡一家,還有太一云。“元寶幣”創始人鄧迪成為賽億智能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后,將賽億智能更名為太一云,并宣布增加區塊鏈相關技術為主營業務。2018年上半年,太一云營業收入2057萬元,凈利潤76萬元。
財貓網絡2月14日回復全國股轉公司稱,公司目前業務主要集中于區塊鏈,2018年下半年區塊鏈業務產生收入為97萬元。后續仍做區塊鏈,并不參與虛擬貨幣持有及交易運營。
責任編輯:郭建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