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福建省科技廳落實,從2019年開始,福建省將聚焦產業發展需求和關鍵技術研發,推動謀劃、生成、落地、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提高創新資源集聚的強度。
為響應“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自2015年開始,粵府1號文(《關于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就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更為寬松的環境,更為暢通的資金融合渠道,更為輕松的科研條件。創新創業最重要的是人才和資金在政策上得到了更明確的執行。
廣東作為改革的先兵,以世界眼光謀劃了科技創新的新思路和新舉措,為各地做了良好的示范。此后幾年,各地爭先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科技局面,就在近段時間,河北、貴州相繼對科技創新做了提升計劃和補助資金發放制度。從粵府1號文開始,“科技創新”以燎原之勢燃動了每個地方的神經。
就在昨天,福建省科技廳表示要“加快創新平臺建設,進一步放大資源集聚效應,著力打造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從政策上確認了科技創新在福建發展的基礎元素,并持續落地。
政策上看,科技創新愈發明朗,高校學術研究成果轉化為產業集聚模式得到了省科技廳的認可。廈大國家科技園以廈門大學為依托不但發揮了本地教育的優勢,打造的海絲科技聯盟和高校聯盟更是將科研范圍擴展到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這為地方經濟打開窗口,將吸取更多的創新元素進入廈門。
從數據上看,福建省充分發揮了高校教育的學術成果優勢,省級以上的實驗室目前已達到了204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有10個。
資金上,福建省內,111個國家級和省級科技研發創新平臺已獲得了補助5412萬元,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和發展省級新型研發機構70家。目前,廈大國家科技園搭建的科創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的平臺,將有效吸納各機構的資金,有效扶持走上產業化的科研項目。
文件里還表明,廈門大學多個研發中心效果顯著,赫然在列的就有廈門大學石墨烯工程與產業研究院和廈門大學能源材料中心。省科技廳將支持建設在福建的數字中國研究院,這預示著科技創新平臺將用輕資產運營的方式發展數字經濟。另,已啟動的福建省實驗室建設將對標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創建標準。
廈大國家科技園在這一方面已走在前頭,即將在6月投用的一期工程,將陸續入駐。有了省科技廳的確認信息,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將在福建陸續開花,廈大國家科技園將幫助其迅速結果。
責編:張陽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