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多路徑完善農險政策支持 新政聚焦高質量發展核心

            2019-02-14 07:35:35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陳婷婷 ○編輯 陳羽

              借助多則支農惠農新政出臺的契機,去年,我國農險增速創新高,保費增長近兩成。然而,農險經營成本高昂、覆蓋面廣但保障程度低、風險分散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依舊存在。

              上證報記者從業內獲悉,為順應現代化農業發展趨勢、引導農險走上“提標、擴面、增品”之路,監管部門正醞釀新的綱領性文件,同時,一大撥涉農新舉措也在路上。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農險發展即將進入新階段。

              數據顯示,從2007年到2018年,我國農險保費收入從51.8億元增長到572.65億元,增長10倍。目前,農險覆蓋了我國所有省份,承保農作物達200多種,玉米、水稻、小麥三大糧食作物承保覆蓋率已經超過70%。

              不過,伴隨著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農險已不能完全滿足農業多樣化的風險保障需求,如何 “提標、擴面、增品”、實現轉型升級成當務之急。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正在起草,并在小范圍征求意見。該意見出臺后,將成為農險發展的新綱領性文件。屆時,農險發展將進入新階段。

              業內人士表示,該意見將聚焦高質量發展,也就是提高農險保障水平、提高風險分散的效率。目前,農險實現了廣覆蓋,但保障程度低,下一步需要解決農險交易成本是否有效地降低、農險經營機構是否合規經營等問題。

              不同于其他險種,農險因干旱、洪水等災害造成系統性風險的概率較高。一場災害過后,受災地區的農險賠付率可能高達100%。

              “農險抵御大范圍的自然災害和重大傳染性疫病的能力不強,一直存在不穩定、不可持續的隱憂。”一位農險公司負責人坦言。

              對經營農險的機構而言,如何分散大災風險至關重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目前,農險經營機構主要通過自身的力量來轉移分散風險,如險企內部有大災風險準備金、成立中國農業保險再保險共同體。但總體來講,大災風險分擔機制還不是很健全。

              近日,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落實農險大災風險準備金制度,組建中國農業再保險公司,完善農業再保險體系。

              朱俊生說,成立農業再保險公司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由于農業風險的一大特點就是容易發生系統性風險,一場大災往往影響范圍很廣,而且會影響保險機構財務方面的穩定性,間接影響到保險機構對高風險地區的承保積極性,因此,農業再保險公司的成立有助于讓農業保險的巨災分散機制更加健全。

            責任編輯:張文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