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本報上海2月12日電 (記者謝衛群)上海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并實施啟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立志用政府的辛苦指數,換取企業的發展指數。這是昨天舉行的上海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上傳出的消息。
這個行動計劃從對標改革、制度創新、精準服務、工作機制入手,提出了25項工作任務。借此,企業將進一步獲得更多的時間、精力、成本的壓縮,辦事效率將進一步提升。
據介紹,行動計劃共提出了85項針對世行指標的改革舉措和改革建議,其中地方事權改革舉措46項。地方事權范圍的改革舉措落地實施后,一系列指標將得到進一步的優化。
比如開辦企業,力求最大限度實現便利化。環節將由4個減少到3個,辦理時間將由9天減少到3—5天。而施工許可將實行分類監管模式,對小型社會投資項目實施針對性改革,環節由19個減少到14個,辦理時間由169.5天減少到97天。
跨境貿易進口單證時間將降為8—10小時,邊境費用降為316美元,單證費用降為70美元;出口邊境時間降為16—20小時,單證時間降為6—8小時,邊境費用降為293美元。對于納稅也有規定。總稅率及社會繳費將降低到65%左右,納稅時間減少到130小時。
上海將重點打造“一網通辦”品牌,讓數據跑路替代群眾跑路。2019年行政審批事項承諾審批時限平均減少一半、提交材料平均減少一半;2019年新增100項業務流程優化再造事項、新增10項高頻個人事項實現全市通辦。同時重點建立政府部門間、政府與企業間,法治保障的政學共同體的溝通機制,并對各區的營商環境進行考核評估。
2017年12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就召開過一次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大會,并且出臺了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行動方案。此后,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成為上海的重要工作。世界銀行對營商環境的評估,涵蓋10個評價維度。上海圍繞其中地方事權的6項指標推進一系列相關改革,顯著提升了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能力。
為什么還要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強調:“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滾石上山,一松就退!”他分析,對上海這樣的城市來說,要贏得城市發展的主動,不可能簡單依靠優惠政策的比拼,更不可能靠低要素成本來競爭,只有優化營商環境才是持久、強勁的出路。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