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贏了春節檔,北京文化就能開心嗎?
原創: 吳亦涵 中新經緯

截至2月12日午間,《流浪地球》的票房已經達到24.55億元,領先此前被視為其最大對手的《瘋狂的外星人》8億元,成為此次春節檔電影市場的最大贏家。據貓眼專業版預計,《流浪地球》的最終票房或達51.91億元,僅次于此前創下內地電影市場票房紀錄《戰狼2》的56.83億元。
電影市場有贏家,資本市場也不例外。不過,作為贏家的北京文化背后,卻并非一團喜氣。曾經轉型遺留下來的股權結構以及商譽高企的問題仍然存在,而回顧此前公司押中爆款電影之后股價的表現,也讓北京文化的投資者們難言樂觀。
文 | 吳亦涵
每年的春節檔電影都是大片云集,而今年的陣容格外強大,有8部電影集中在大年初一上映。而今年春節檔諸多電影背后的資本方,包括北京文化、中國電影、光線傳媒等眾多上市公司也頗受各方關注。就目前來看,投資《流浪地球》最為成功的上市公司,莫過于中國電影以及北京文化。
2017年以來,北京文化已先后投資了《戰狼2》《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等爆款電影,其對電影市場把握的敏感程度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2月11日,春節后股市首日開盤,北京文化迅速漲停,盡管隨后曾短暫破板,但截至收盤仍報漲停,收于14.51元/股。
01 春節檔電影市場的資本博弈
每一部電影的背后,都是資本的一次冒險和博弈。這從《瘋狂的外星人》與《流浪地球》兩部電影的投資方中,就可見一斑。
貓眼專業版資料顯示,電影《瘋狂外星人》的主要出品方,包括香港上市公司歡喜傳媒、A股上市公司光線傳媒以及該片導演寧浩的壞猴子影業。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的三家主要出品方外,該電影還一度因為28億的天價保底引發市場關注,而保底方,則是王寶強旗下的霍爾果斯樂開花影業。

▲資料圖 中新經緯 吳亦涵攝
不過目前,《瘋狂的外星人》票房并不及預期,截至2月12日午間,該片的票房為15.86億元。據貓眼專業版預測,該片的最終票房或為23.61億元,這一數據與王寶強旗下公司所保底的28億元仍有不小差距。
另一邊,春節檔爆紅的《流浪地球》主要出品方有4家,分別為中國電影、北京文化以及演員吳京的登峰國際文化公司與該片導演郭帆自己的傳媒公司。
在這4家主要出品方中,除了帶資6000萬進組的吳京之外,近年來在電影市場上頻頻押寶的北京文化最受關注。
北京文化2月11日公告稱,截至2019年2月10日24時,影片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映6日,累計票房收入約為20.107億元,公司來源于該影片的收益約為7300萬-8300萬元。據貓眼預測,流浪地球的最終票房或達51.91億元。
由于上述兩部電影的不同表現,2月11日股市開盤,參投這兩部電影的各家上市公司股價也上演了冰火兩重天的行情。其中,《瘋狂的外星人》的出品方光線傳媒則股價閃崩,盤中一度接近跌停,港股上市的歡喜傳媒當天股價亦下跌了1.19%。而《流浪地球》的主要出品發行方北京文化當日漲停、中國電影也上漲了2.74%。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北京文化在電影市場上斬獲頗豐,在《戰狼2》《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等爆款電影的背后,都有北京文化的身影。除此之外,北京文化還投資了《同桌的你》《心花路放》《芳華》《無名之輩》等不少口碑或票房均有不錯表現的電影。
不過,屢屢押中爆款電影的北京文化背后的資本方,卻也并非一團喜氣。
02 北京文化的轉型之路
1月24日消息,北京文化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華力控股有關股份被司法凍結,累計被凍結股份占公司總股本16%。除了股份被凍結之外,該股東還因為市場融資環境緊張等原因,持續被動減持北京文化的股份,據中新經緯統計,僅在今年1月18日-1月31日期間,華力控股已經累計被動減持北京文化股份1.15%。

▲資料圖 中新經緯 吳亦涵攝
大股東的被動減持,讓北京文化的股權結構問題再次進入市場視線。目前,北京文化不僅沒有實際控制人,而且公司第一大股東華力控股的持股比例(16.62%,1月31日公告數據)與第二大股東富德生命人壽的持股比例(15.44%,2018年三季報數據)十分接近。
盡管在華力控股被動減持之后,北京文化公告稱,華力控股的被動減持不會導致公司股權分布不具備上市條件,亦不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但是一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的接近,依然讓不少投資者擔憂控制權的不穩定是否會影響北京文化的戰略延續性。而北京文化如今的股權結構,則要從公司此前的轉型說起。
如同在《流浪地球》中,為了生存,人類不得不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一般,原名京西旅游的北京文化,此前為了扭轉公司的業績頹勢,也不得不通過激進的收購,來實現向影視文化行業的轉型。
1998年,北京文化的前身京西旅游在深交所上市。當時的京西旅游,主要的業務是景區經營,公司擁有北京靈山、妙峰山、潭柘寺等景區的經營權。但是在上市后不久,公司就陷入了債務高企、持續虧損的境地,不得不尋求重組。
2010年7月,如今北京文化的第一大股東華力控股出資5.38億元收購了公司26.67%的股份,成為當時已經更名為北京旅游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并獲得了公司的控股權。
但華力控股的入主并未改變北京文化的困境。2013年,北京文化開啟了向文化影視行業的轉型。在此后的時間里,公司陸續收購了摩天輪文化、世紀伙伴、浙江星河、拉薩群像等影視傳媒公司,并于2014年由北京旅游更名為北京文化。
也是從2014年開始,北京文化開始逐漸在電影市場嶄露頭角,《同桌的你》《心花路放》等北京文化投資電影在票房上的成功,漸漸提振了公司的業績。但是,北京文化為了實現轉型所進行的多筆收購,卻也為如今的北京文化公司無實控人、商譽高企的現狀埋下了種子。
03 爆款電影能帶北京文化走多遠?
彼時,為了收購世紀伙伴、浙江星河、拉薩群像三家公司,北京文化決定以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募集不超過33.14億元的資金,如今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富德生命人壽,就是通過此次非公開發行進入了北京文化。
隨著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結束,在北京文化的2016年半年報中,富德生命人壽一舉成為了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到15.81%,而當時的華力控股持股比例為15.59%。北京文化此后便進入了公司“無主”(沒有實際控制人)的狀態。
此后,華力控股在2016年10月回購了北京文化的股份,從而奪回第一大股東的位置,并于2017年6月通過大宗交易增持北京文化1.32%股份,使得自己的總持股比例接近17%,略微拉開與富德生命人壽的持股比例。但是隨著今年1月份華力控股的被動減持,二者的持股比例再度接近,北京文化的股權問題也再度引發了市場的關注。

▲資料圖 中新經緯 吳亦涵攝
此外,頻繁收購也推動了北京文化商譽額不斷上漲。公司2018年三季報顯示,北京文化的商譽額達到了15.87億元。國信證券此前指出,在上市公司的商譽形成之后,上市公司會面臨永無止境的減值壓力,即使并購對象超預期完成業績,實現的業績已經遠超商譽本身,但商譽仍舊存在,只要預期并購對象未來業績不佳,就需要進行減值。
作為對比,北京文化2017年全年的營業收入僅為13.21億元,凈利潤為3.2億元,而創下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紀錄的《戰狼2》為北京文化2017年帶來的收入,也僅為3億元。也就是說,一旦對這15.87億元商譽額進行大幅減值,北京文化的業績便難免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事實上,上述的尷尬境遇也體現在了北京文化的股價之上,盡管自2017年以來連續押中《戰狼2》《我不是藥神》兩部爆款電影,但是公司的股價卻只在電影上映前后有所表現,隨后便迅速回歸跌勢。
2017年6月下旬,伴隨著《戰狼2》的火爆,北京文化股價一度從12.92元/股上漲至22.42元/股,然而股價大漲未幾,北京文化公司董事丁江勇、副總裁鄧勇、副總裁杜揚、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陳晨、財務總監于曉萍便于當年8月7日公告了減持計劃。北京文化股價的漲勢也于8月8日戛然而止,此后開始掉頭下跌,下跌趨勢一直持續到第二年《我不是藥神》電影爆紅之后才有所企穩。而上述的這些高管與董事,多數具有“華力系”的背景。
到了2018年7月,在《我不是藥神》電影票房火爆的刺激下,北京文化的股價再次從9.02元/股上漲至17.18元/股,但上漲不久便再度轉跌,此后一度下跌至10元/股以下。
如今,隨著《流浪地球》的上映,北京文化的股價再度攀升至14元以上。如果該片的最終票房真的達到50億元以上,以北京文化從《戰狼2》所獲收益3億元進行粗略類比,北京文化投資《流浪地球》所獲收益或很難超過3億元。
此外,《流浪地球》的爆紅已經是今年春節檔電影市場的最大亮點。來自貓眼研究院最新的統計顯示,今年春節檔影人次更是同比下降10%,從票房來看,春節檔檔期總票房為58.33億元,與2018年基本持平,增幅微弱。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2019年的電影市場或也難言樂觀。
“從短期來看,今年有幾個特殊的因素或將制約電影市場的發展,首先,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人們在觀影方面的消費或將有所節制;其次,電影項目在制作上具有不確定性,許多爆款電影出爐之前,人們很難判斷其后續表現;最后,今年不少院線將面臨經營的壓力,被迫漲價的訴求比往年更強烈,這都會對今年電影市場的票房產生不利影響。”財通證券傳媒行業分析師陶冶對中新經緯說道。
在電影市場短期難言樂觀的背景之下,《流浪地球》能夠帶著商譽高企、公司“無主”的北京文化的股價走多遠呢?2月12日收盤,在前日漲停之后,北京文化股價收跌1.79%,報14.25元/股。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