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行加戲終現原形!勿讓偽造明星人設成“變現”捷徑!一旦崩塌,負面影響不可估量|見識
隨著“流量變現”時代到來,明星人設崩塌速度越來越快,吃瓜群眾的“瓜”已經多到眼花繚亂、猝不及防,“消化不良”!春節這頓“偽學霸”餡的“餃子”并不好吃。在造星工業化的模式下,人設似乎成為了“變現”的捷徑,“制造人設—吸引粉絲—流量變現—繼續強化人設”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的商業模式和追名逐利的不良循環。一旦人設崩塌,明星身敗名裂,粉絲情感受到傷害、價值觀受到沖擊。造星≠造人設,作為公眾人物的明星人設崩塌,給社會價值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估量。

娛樂圈從不平靜。
2019年春節還沒過完,演藝事業一帆風順的翟天臨就讓大家吃了頓“偽學霸”餡的“餃子”。
除了演技爆表之外,翟天臨能在眾多“鮮肉”包圍中脫穎而出,在于其營造的“學霸”人設,這可以說是翟天臨吸粉的“硬核”。繼去年拿到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學位后,今年1月31日,翟天臨又在其個人微博上曬出北京大學博士后錄用通知書,引來無數點贊和祝福。至此,小翟的學歷已經達到“巔峰”,演藝圈“學霸”霸中霸的人設已登峰造極了。
不幸的是,翟天臨的“學霸”人設崩了,核心競爭力受到了打擊。事情源于翟天臨在近期直播中被問到“博士論文能否在知網上搜到”,他回答:“知網是什么東西?”這個回答遭到了網友質疑,并出現了諸如論文“不見蹤影”、抄襲,博士學位注水等一系列輿情事件。事后,翟回應說只是調侃,并稱其如果說不知道1+1=2也會有人信吧!但網友對此種解釋并不買賬。
如果,翟天臨的博士論文可以在知網查到,那他解釋如此回答是要調侃的可信度是比較高的。但事實并不是,據 @PITD亞洲虐待博士組織 2月9日晚發布的微博,翟天臨同一屆的博士答辯名單,除了他之外的19人都能在知網搜到論文,只有翟天臨的論文被“雪藏”了。從這種情況來看,翟“不知知網為何物”可能并非調侃。
被網友質疑遲遲不發聲的兩所學校,也先后有了動作:北京電影學院校方已經對這一事件成立調查組,而發出博士后錄用的北京大學也聲明,將根據其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調查結論按規定做出處理。事實如何,相信待到水落石出自有定論,翟博士是真是假也一目了然。但強加“人設”給公眾帶來的問題和傷害已經不容忽視了。
人設,顧名思義,人物設定,原本為影視作品、游戲中的詞匯,但在泛娛樂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人設已經成了隨處可見、隨處可用的詞匯,用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往娛樂明星身上貼標簽。
隨著“流量變現”時代的到來,我們可以看到明星人設崩塌的速度越來越快,吃瓜群眾的“瓜”已經多到眼花繚亂、猝不及防,前一個瓜還沒啃完,又會有更大的瓜讓人“消化不良”。造成這種人設快速崩塌的原因在于原本不屬于某個明星的標簽,而被強行貼在了明星身上。標簽與明星之間并不兼容,失真與本真的沖突,造成了明星與人設不能共存太久,人設崩塌的悲劇一再上演也就不可避免。
而在造星工業化的模式下,人設似乎成為了“變現”的捷徑,“制造人設—吸引粉絲—流量變現—繼續強化人設”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的商業模式和追名逐利的不良循環。這種不良循環帶來的結果就是明星人設越來越強化,粉絲數量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人設維持,萬事皆安,一旦人設崩塌,明星身敗名裂,粉絲情感受到傷害、價值觀受到沖擊,長此以往,作為公眾人物的明星人設崩塌,給社會價值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從粉絲的角度看,喜歡某種人設即給了這種人設以市場需求,至于需要把這種人設貼到哪一個明星身上就是娛樂公司的事了,只要需求存在,就一定會有承載這種需求的明星作為需求載體出現,這些明星的人設只是粉絲幻想的集中展現,一旦人設崩塌,粉絲如此難以接受的原因也是由于隨之破滅的是自己的幻想。
責任編輯:萬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