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超百萬件裁判文書分布“高清圖”:山東省逾9萬件居首
■本報記者 張 歆
沒有之一!商業銀行絕對是“最經常與人對簿公堂的金融機構”。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的商業銀行為當事人的“2018款”裁判文書(包含判決書、裁定書及少量調解書、通知書等)數量合計超過了百萬件,其中山東省地區的相關文書數量居首。
有銀行業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上述逾百萬件裁判文書的區域分布來看,其數量顯示出與銀行資產質量一定程度的負相關(在某些區域,可能是高度負相關)。
去年魯滬浙三地銀行
裁判文書量居前三位
中國裁判文書網數據顯示,以銀行為當事人進行檢索,2018年共有104.48萬件裁判文書。其中,山東省的相關裁判文書接近9.35萬件,居各地之首;上海市共涉及7.54萬件,排名第二位;浙江省涉及7.35萬件,排名第三位。
“訴訟量雖然與銀行業區域資產質量不是完全負相關,但確實有一定的相關性。在部分區域甚至可能是高度負相關”,某股份制銀行華南區域分行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記者查詢銀保監局數據發現,截至2018年9月末,山東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120378.5億元,比去年年初增加5491.3億元,增速為4.98%;本外幣負債總額116132.2億元,增加5053.8億元,增速為4.84%;不良貸款余額2630.6億元,增加817.4億元;不良貸款率3.41%,比去年年初上升0.86個百分點;實現凈利潤272.8億元,同比下降38.47%。
不過,雖然該相關度判斷對于山東省而言可能比較吻合,但對于上海市顯然并不適用。
2018年前三季度,上海銀行業繼續保持平穩運行態勢,風險總體可控。截至三季度末,上海銀行業總資產15.1萬億元,同比增長4.6%;各項存款余額9.6萬億元,同比增長5.7%;各項貸款余額7.3萬億元,同比增長10.0%;不良貸款率0.6%,保持較好水平。
“上海市的獨特性在于,很多家銀行的信用卡中心都設立在此,該類業務的特點就在于訴訟量較大,但金額較小,對銀行的資產質量影響較小”,上述人士進一步解釋稱。
《證券日報》記者對比發現,如果以信用卡糾紛為案由進行檢索,上海市共涉及近7萬件,也就是該區域裁判文書總額的93%;而山東僅4055件,占比不足5%;排名第三位的浙江省信用卡糾紛案由的裁判文書約1.06萬件,占比為14.4%。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末,浙江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余額152444億元,比去年年初增加11417億元,余額同比增長8.10%,增速同比提高2.12個百分點;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負債余額145753億元,比年初增加10163億元,余額同比增長7.50%,增速同比提高2.18個百分點;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不良貸款余額1209億元,比年初減少269億元;不良貸款率1.15%,比年初下降0.49個百分點。
此外,從2019年的數據來看,截至上周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已經收錄了5109件以銀行為當事人的裁判文書。其中,山東省涉及962件,依據居于首位;排名第二位至第五位的分別是:浙江省589件、河南省528件、上海市441件、吉林省437件。
五大行涉及逾31萬件
各有涉訴“高發區”
《證券日報》記者同時發現,鑒于體量差異較大,不同類型銀行的涉訴情況差異較大。百萬件裁判文書中,涉及國有五大行的文書合計超過了31萬件。此外,從國有銀行2018年中報來看,東北地區、環渤海地區和西部地區的不良貸款率較高,與涉訴重點區域有一定的重合度。
具體而言,2018年,以工商銀行為當事人的裁判文書共計5.95萬件,其中在重慶市最多,共6040件;湖南省排第二位,共5373件;山東省排名第三位,共4545件。
以中國銀行為當事人的裁判文書共計4.7萬件,其中在廣東省最多,共7556件;江蘇省排第二位,共4587件;江西省排名第三位,共4235件。
以農業銀行為當事人的裁判文書共計12.2萬件,其中在江西省最多,共20584件;廣東省排第二位,共10367件;山東省排名第三位,共8904件。
以建設銀行為當事人的裁判文書共計5.6萬件,其中在江西省最多,共12045件;山東省排第二位,共5175件;遼寧省排名第三位,共4435件。
以交通銀行為當事人的裁判文書共計2.8萬件,其中在廣東省最多,共7923件;陜西省排第二位,共2444件;湖北省排名第三位,共2158件。
與國有大行相比,以股份制銀行為當事人的裁判文書數量明顯減少。例如,招商銀行涉及的裁判文書共計1.8萬件、興業銀行共計涉及1.4萬件。
責任編輯:張文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