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金嘉捷 ○編輯 黃蕾
春節,一年之中現金回籠的特殊高峰,理財市場的銷售旺季。攢了一年辛苦錢,到鎮上銀行買個“放心”產品,近年來正成為農村春節期間的新氣象。
在重慶市梁平區和林鎮,這里的理財氣氛早在春節前一周就熱了起來。一場由人民銀行梁平支行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梁平支行組織的“國債下鄉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吸引了不少肩背籮筐前來趕集的大爺大媽們駐足停留。
安全性高、起買點低、收益穩定,國債自身的普惠優點恰好吻合農村客群的理財需求,使其成為鄉鎮理財市場的“寵兒”。特別是偏遠農村山區,更是“一債難求”。
城鄉供給不平衡
60多歲的李永文,是來自重慶市梁平區和林鎮和林村5組的居民。他關注國債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以前跑到縣城去,都不一定能買到,現在國債下鄉了,在鎮上也能買到了!”他的一番話,道出了現場不少鄉親們的心聲。
“國債的發行額度,先由人民銀行和財政部下發到各家銀行總行,再由全國各個銀行網點進行銷售,形成了先到先得的局面。西部的農村鄉鎮總是搶不過中部發達城市。”重慶市的一位金融從業人員李先生告訴記者。
比如,一些發達省市的銀行網點開門營業較早,人均國債購買量多則能達到幾十萬,當日發行額度短時間內即售罄。
但在中西部偏遠農村地區,線上理財模式尚未普及,同時國債銷售資質尚未完全下沉至鄉鎮銀行網點,等農村居民趕到縣城銀行網點時,為時已晚。
在國債銷售城鄉不平衡的局面下,農村大量的國債購買及理財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打通“最后一公里”
為破解農村地區國債供需矛盾,滿足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要,不少地區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銀行網點難以下沉到田間地頭,就用移動服務車替代,真正打通國債下鄉的“最后一公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去年7月,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就組織了4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計6臺移動服務車,分赴地處大巴山、武陵山區等的城口縣、巫山縣、彭水縣、榮昌區、江津區、巴南區鄉鎮村社,深入鄉村院壩,送國債下鄉。
去年以來的這些國債下鄉活動,一下子激發了重慶農村居民購買國債的熱情,國債發行數量創下當地歷史新高。去年以來,重慶市農村地區共有4.67萬人次購買國債,同比增長29.36%;購買金額共計16.62億元,同比增長33.25%,占重慶發行總量的31.8%;為重慶農民直接增收利息2.64億元。
國債為何受歡迎
國債在縣域、鄉鎮到底有多火?記者來到了上海農商行祝橋支行,國債宣傳手冊常年被擺放在營業廳門口。即便是在這個理財產品相對豐富的沿海城市郊區,每到國債發售當日,營業廳門口早早的就排起了長龍。
該行客戶經理小唐告訴記者:“我們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國債客戶群體。每個月的頭幾天,都會有客戶主動來詢問,這期國債什么時候發售?這次是發電子式還是憑證式?發售當天,基本上不到一個小時就全都賣光了。”
家住祝橋鎮的袁大媽,就是國債的忠實客戶。她告訴記者,自己三分之一的錢都投資在國債上,每次國債發售都會來搶購。
“客戶對國債的忠誠度很高,對期限也沒有太大要求,三年期或者五年期,只要哪個期限還有額度,他們就買哪個。”小唐說。
記者了解到,鄉鎮農村的居民往往是低風險偏好客戶,國債的許多特點正好契合其需求。 一是安全性高。國債的信用等級高于銀行理財產品和其他債券;二是收益穩定,且不低。以去年為例,五年期國債利率為4.27%,基本跑贏了銀行同期限的存單價格;三是發行期次多,購買起點低。國債發售時間通常是每年3月到11月,儲蓄國債的購買起點才100元,遠低于大多數理財產品的起售門檻;四是變現靈活,兌取便捷。如果在投資期間急需用錢,可以用國債來質押貸款,或者提前兌取。
尤其是在銀行理財市場打破剛兌、凈值化轉型的基調下,理財產品開始逐步向非保本、浮動收益過渡。國債安全、收益穩定的優勢越發得以體現,吸引著部分追求資產穩健保值的低風險投資者的眼球。
責任編輯:李鐵民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