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兩條遷居路 一樣幸福年(新春走基層)

            2019-02-07 15:31:16     來源:央視網

            “從木房、泥路搬出來,兩個孩子上學再也不用跋山涉水了,我們趁著年輕再努力一些,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坐在85平方米寬敞新家的沙發上,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洞頭鎮43歲的梁岸平略顯靦腆地跟記者拉起了家常。去年以來,該縣實施的易地扶貧搬遷,讓1617戶貧困戶搬進了“苗家小鎮”。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石峰介紹,32棟新村樓房的建設主要靠財政補貼,每戶僅需掏萬八千塊錢,再抵上山里的老宅就能搬進新家。

            “新村旁邊的學校今年9月就開學,孩子上學更近了。”梁岸平家的鄰居粟加培說,以前為了陪孩子在城里上學,光租房每月就得花400塊錢。談起脫貧致富,這位苗族漢子動情地說:“為了讓我們脫貧,縣里和鎮里可沒少做工作,讓我們看到了脫貧的希望,但歸根結底,脫貧還得靠自己!”

            與“苗家小鎮”不同,在雙龍溝的“夢嗚苗寨”里,記者見到了另一種民營企業介入的搬遷模式。“景區木屋是從山里老家一塊一塊拆卸‘平移’來的,既是他們的新家,又是景區的一部分,是投資打造的苗寨文化旅游項目。”一位負責人介紹說。貧困戶在景區附近有田種,同時還能表演苗族傳統歌舞。“我們兩口子加入了蘆笙隊,每個月下來都能掙五六千塊,孩子也能就近上學了。”去年3月脫貧的余志德趁著表演間隙,跟記者聊了起來。對于這13戶苗家人而言,平移來的不僅是難以割舍的祖宅,還有他們依托綠水青山的致富夢。

            采訪過程中,記者在一家小超市買水,掃描二維碼結賬時發現,店主的微信名是“美麗中國”。是啊,奔跑在脫貧路上的苗鄉人,或外出務工,或返鄉創業,或搬進新家,都在這個幸福年節里唱出了各自的精彩。

            責編:彭寧鈴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