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外資力量強勢崛起 十大頂級外資機構為何看好A股?

            2019-02-06 14:21:07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用這句話來概括內外資對于A股市場截然不同的態度,可謂恰如其分。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股數由年初的1072億股大幅下降至524億股,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從曾經的27.93%高位降到目前的4.17%;與此同時,北向資金去年全年凈流入A股2942.18億元,數額達歷年之最。

              公募話語權的旁落與外資力量的迅速崛起,形成了鮮明對比。

              最新資料顯示,全球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10的機構中,已有9家落戶上海陸家嘴金融城。

              在這些海外資管巨頭眼中,中國龐大的資管市場體量是其難以忽視的機遇,隨著許多成熟市場金融資產的增長速度逐步放緩,擁有更大發展潛力的中國市場已成為其“兵家必爭之地”。

              農歷新年之際,上海證券報邀請了10家國際知名資管機構為A股獻上新春寄語,看他們在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浪潮中,如何擁抱A股投資新機遇。

              黎濤

              富敦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

              轉眼間,豬年已至。

              盡管投資是以西歷來核算一年的投資業績,但我們中國人感情上還是會以農歷年來衡量我們的人生軌跡。

              豬年對于中國人來說,意味著豐潤、安定、富足。可惜,我們的股市似乎不一定能夠讓投資者能像小豬般舒舒服服的就增肥了。小豬佩奇還是要經歷一些風雨才能成為一個社會人。

              2018年對于A股投資者來說會是大家多年以后都還依然記憶猶新的一年。這一年,股指跌了24%,僅次于2008年。除了這個跌幅所帶來的痛,讓投資者日后印象深刻的還包括內外的環境同時變化疊加而帶來的那種窒息的感覺。

              貿易爭端、去產能、金融去杠桿、打破銀行剛兌、業績黑天鵝事件、信用踩雷…這一切都在2018年發生了。A股市場猶如一個滾筒洗衣機般把投資者翻滾揉擰,找不著北,恐慌、悲觀情緒互相傳染,彌漫于市場之上。

              唯獨這個時候,A股納入MSCI指數、羅素指數,外資大舉配置A股市場。一時間,外資抄底一說又甚囂塵上。

              其實,這個只是不同視角而導致的認知錯配之別而已。海外的投資者并不生活在中國,A股是他們的投資品之一。為什么現在開始增加配置A股市場,道理很簡單,就是他們認為現在A股更值得投資了,因為他們之前所擔憂的產能過剩、房地產價格過高、經濟硬著陸、影子銀行、市場流動性等等的問題正在一步步的得到解決了。而這些經濟、金融問題的解決,對于身處國內的投資者而言,短暫的陣痛帶來的情緒上的恐慌和悲觀往往容易互相傳染并且放大。當這些陣痛過后,隨著市場逐步修復,海外投資者的獲利便容易被誤判為主動抄底的行為而已。

              不過,外資的舉動其實可以給我們國內投資者提供另外一個思考角度。正所謂: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019年肯定不是一個安安靜靜、趨勢明顯的一年,投資者要更加勤勉盡心、步步為營、管理好預期并且敬畏市場。

              經歷過凜冽寒冬漫天大雪的廬山,更美。

              周平

              路博邁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量化投資總監

              展望新的一年,我們沒有可以預測未來的水晶球,但我們認為現在是回顧一些被遺忘的常識的好時候。資本市場是有周期性的,人們在牛市里常忘記風險,而在熊市里又失去希望。

              巴菲特的名言“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常被提起,卻少被踐行。我們無法判斷市場的底部在哪里,但有很多證據表明A股市場已經在底部區域。

              首先,A股市場的估值在大幅度下跌后變得非常有吸引力。雖然低估值并不意味著短期市場會迅速上漲,但低估值往往對應著未來的高收益。

              其次,中國發生全面債務危機的概率很低,因為中國的債務基本是內債,而且政府對債權人和債務人都有很強的影響力,由強制債務清償導致的債務危機出現的可能性就很小。

              第三,利好資本市場的政策頻頻出臺,表明政府對提升投資者信心,遏制資本市場的悲觀情緒傳導到實體經濟非常關注。

              第四,雖然國內投資者比較謹慎,但是具有較長投資期限、崇尚價值投資的外資一直在買入A股。

              第五,A股市場的交易量極度萎縮,這是熊市底部的明顯特征。

              最后,決定資產回報的不是共識,而是預期,當市場極度悲觀的時候,超越預期就變得更容易。

              王黔

              先鋒領航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2019年A股的估值更加合理,這點沒有任何疑慮。之前市場中的確存在一些泡沫,但在宏觀經濟的大浪淘沙中,不少泡沫都被擠破了。

              不過,回到基本面來看,宏觀經濟并沒有見底,而企業盈利還要滯后于經濟見底。2019年上半年,經濟可能還處于下行通道,國家的宏觀政策沒有立竿見影,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盈利也有可能繼續下行。我們看到去年11月份工業企業利潤第一次由正轉負,接下來企業利潤也可能還有一定的下跌空間。所以至少在今年上半年,我對A股市場還是保持謹慎。到了下半年,如果經濟開始企穩,情況可能會有所好轉。

              去年不少外資涌入A股市場,未來我相信會有更多來自海外的長線資金來華布局,他們看中的是中國經濟的未來及中國股市的長期回報。而這種海外資金的進入,也將給A股市場帶來更為成熟的投資理念,促進A股市場更快成熟。

              施斌

              瑞銀資產管理中國股票主管

              從宏觀方面來看,2019年整個局面比2018年要好很多。現在市場估值較低,基本上處于過去十年以來的投資低潮期。事實上,很多優秀的公司還是表現非常好,他們的估值也隨著市場的調整處于低位。從長期來看,這些公司可能會給投資者帶來好的投資機會。雖然中國的經濟面臨挑戰,但是我們還是很看好接下來很多結構性的機會。

              我們長期看好中國,看好中國的消費,看好民營企業的活力和韌性。具體而言,有四個長期關注的結構性機會,包括品質消費、城市化、科技創新以及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相關機會。其中,長期看好的核心行業是消費、IT、教育和醫療。我們的核心策略一直都是聚焦能夠長期成長的龍頭公司,聚焦好的商業模式。

              周文群

              富達國際中國區股票投資主管、基金經理

              2019年,現在的估值接近A股近15年的歷史低位。雖然盈利下修大概率繼續,但2019年估值回升的幅度預計大過盈利下滑的負面影響(很多已經在股價中反映),以估值修復為驅動的股市反彈可期。

              站在資金面的角度,以明晟和富時為代表的全球指數在2019年均有加大納入A股比例的可能性,這將帶來百億美元量級的被動及主動資金。除此之外,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拓寬、外資在A股公司的持股比例上限提高等正在或極有可能發生的開放性政策也將進一步改善A股市場的交易結構和交易風格,投資的理性化、長期化、機構化或會以更快的速度發生。

              展望未來,我持續看好大消費板塊,這與中國經濟的整體轉型趨勢相符,我也期待看到國內消費品牌的崛起為投資人帶來跨越周期的回報。大金融板塊進入明顯的分化階段,保險行業的低滲透率、低估值構成強投資邏輯,將會持續作為配置的重點;而銀行業在晚周期面臨資產質量下降的壓力,盈利和估值都難抬頭,需要謹慎對待。最后,高端制造業尤其自動化相關產業會隨著5G時代的到來而涌現出更多投資機會,我們會保持關注。

              朱超平

              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

              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內部和外部環境有望逐漸改善。我們預期看到積極財政政策進一步落實,基建投資觸底反彈,將有助于在短期內托底經濟增長,而個人所得稅和增值稅改革的推進則更加有助于提升中長期的經濟增長質量。貨幣政策將在穩增長和防風險之間達到新的平衡,為積極財政政策和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持。隨著穩增長措施的推進,以及海外不確定因素的逐步緩和,市場信心將逐步回暖,這均有利于穩定消費和投資,經濟增長率可能在2019年中觸底反彈。

              A股市場在2018年底創下估值新低,反映出市場對未來過度悲觀的預期。但是,對于著眼于長期回報的價值投資者而言,低迷的市場情緒和極低的估值水平往往代表著具有吸引力的買入機會。

              隨著經濟增長和企業盈利企穩,投資者風險偏好將逐步改善,拉動估值向合理水平回升。同時,如果增值稅改革的力度加大,投資者有望在消費、服務業、科技研發等行業中獲取超額收益。

              沈昱

              法國巴黎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中國權益投資總監

              新的一年,在市場經歷短期周期性調整大幅回落后,部分A股市場資產已體現出非常有吸引力的估值水平。我們將優選一些競爭優勢突出、長期前景看好并有望受惠于政策調整的優質資產進行配置。相較于發達國家市場,A股市場估值仍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

              在經歷近期市場調整之后,我們看到部分核心的消費龍頭、金融龍頭和健康產業已經體現出非常適合長期投資的、有吸引力的估值水平。

              另一方面,部分原材料板塊價格可能存在下降的壓力,我們對于周期類行業仍保持相對謹慎的態度。長期來看,藍籌股將會更加受益于政策調整、市場開放以及A股納入MSCI指數等積極因素的影響。這一類基本面較好、管理規范的公司也將繼續依靠自身優勢在外部環境變化中保持較好的表現。

              姚鴻耀

              安本標準投資管理中國股票投資主管

              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升幅放緩,市場仍面臨波動風險,但風險資產有望延續上升趨勢。去年中國股票估值出現了顯著調整,其實反映了投資者情緒與基本面因素存在落差。

              中國以實現較高質量的增長為目標,致力改革以解決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加上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措施,有助鼓勵消費、改善營商環境和舒緩民企的財務狀況,這一切將利好2019年的A股市場。

              從國際投資者的角度來看,A股與全球股市的關聯度相對較低,將其加入投資組合有利于投資的多元化。而且境內市場規模龐大、流動性高,也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廣泛的渠道以捕捉中國經濟增長的機會。

              對于中國的長期增長潛力,我們仍然保持信心。作為主動型投資者,我們看好國內一些市場定位清晰、資本充裕、盈利能力持續領先同行而且重視公司治理的企業的前景。隨著中國的中產階層日益壯大并不斷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不少行業(如保險、旅游、醫療護理)內的優質企業將會受益。

              李文杰

              施羅德投資管理 (上海) 有限公司中國A股研究總監、副總經理及投資負責人

              經濟環境低迷以及海外不確定因素使得A股市場在2019年將依然面對重重挑戰。

              目前內部經濟的下行壓力,將對國內經濟帶來更長期的影響。針對受貿易摩擦影響,出口增速放緩的中國制造業,政府去年已經采取行動以轉變此前的緊縮基調。今年的政策基調也都指向穩定經濟,合理充裕的流動性將為整體融資環境帶來支持。特別是針對民營企業,政府也出臺了更多扶持政策,并陸續采取更積極的財政手段以支持經濟增長,同時幫助中國經濟進行結構性改革。

              目前國內寬松的貨幣環境,再加上美國似乎將要放緩其加息步伐,均可能為新興市場提供更多操作空間。今年上半年的經濟仍然具有挑戰性,但鑒于2018年下半年的基數較低,以及實施的政策可能會陸續開始起作用,2019年下半年經濟可能回暖。

              A股市場估值已接近歷史低谷,因此繼續下行的空間有限。如果經濟在下半年開始好轉,股市可能在今年上半年開始反映這種預期。但考慮到政府已經不再采用過往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這次的反彈似乎不太可能是急劇而快速的。在這樣的假設下,我們認為接下來股票市場的表現很大可能是緩慢上升,而中小盤在上一波受到打擊之后接下來將有更大的機會。

              余小波

              惠理集團投資董事兼中國業務總裁

              對于2019年的A股市場而言,我們覺得應該大有可為。經歷了較為波動的一年,目前不少投資者較為悲觀。但在分析所有內外條件后,我們認為A股當下處于一個“性價比”較高的階段。

              首先,就內外經濟周期而言,確實在經歷一個上行周期后,國內外都開始出現了放緩跡象。在本輪的調整中,中國較早開始主動調結構。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巨大內需市場的經濟體,結構調整的余地大得多。我們看到包括新技術、制造、消費等在內的很多領域都在不斷地升級迭代。近期我們做了大量的實地調研,發現雖然不少優秀企業的管理層對于全球宏觀環境表達了謹慎情緒,但企業內生增長并不慢,市場份額也在提升。所以下行周期是優勝劣汰的好機會,關鍵在于專注主業發展。

              其二,A股在全球資本市場上的特殊地位也帶來機會。一方面全球資本需要一個大市場來容納,A股具備這個體量;另一方面A股與發達國家市場關聯度較低,例如A股與美國市場關聯度不足0.4。當前發達國家市場同步震蕩,A股提供了一個大類資產組合中的另類選擇。我們預計,A股的國際化進程將會加速。

              其三,最重要的是目前A股估值較低。也許在未來經濟環境下不會出現特別高的增長,但當前價格下,A股所代表的隱含現金流回報率也已經較高,部分公司甚至超過8%,與當前的其他資產類別相比,經過了充分去杠桿后,A股在大類資產中風險性價比較有吸引力,安全邊際較高。

              因此,當前情況下我們認為應該積極布局A股,尋找風險性價比合適的標的以及未來變局中的潛在勝者。

              編輯:吳曉婧

             

            責任編輯:白仲平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