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長城下修鐵路的外國小哥火了!國外網友:我也想來!

            2019-02-06 13:14:15     來源:人民日報

            每逢春節,很多人總是不辭辛苦,要從異鄉趕回故鄉。

            春運作為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總人次達30億左右,相當于讓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總人口搬一次家。

            而火車則是春運期間出現得最頻繁的詞匯。

            于中國人而言,鐵路連通了故鄉與他鄉。

            近日,一支關于京張鐵路的短視頻引起了國外網友的熱烈討論。

            這個短視頻講述了外國小哥高佑思在京張鐵路體驗隧道工人及列車接站員這兩個職業時的所見所聞。

            看完這個短視頻,國外網友們的反應很多是這樣的:

            “我也想成為一名長城腳下的站長!難怪他在這兒工作了這么長時間,多么棒的生活!想象一下他遇到的所有人,另外帽子也太可愛了!”

            “我非常激動,我來過這兒很多次了,但下一次我想要專程體驗一下這個超級棒的鐵路。”

            “我非常興奮能在中國的北方滑冰,這個鐵路讓一切變得快速且簡單,謝謝這些可愛的制作視頻的人們。”

            “張家口,第二個家。”

            “愛長城,愛這對夫妻。”

            “感謝你,偉大的視頻,還有在最偉大的長城下最棒的鐵路!”

            “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有一個非常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中國點贊。”

            “一如既往的好,做了一個很棒的工作展現出了中國的美。”

            高佑思在體驗鐵路工人時究竟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讓外國的網友們如此興奮呢?

            我們對京張鐵路一定不陌生,這條由中國人自行設計、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曾出現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語文課本里。

            “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樣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種“之”字形線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后邊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之”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高佑思正是來到這座擁有110年歷史的青龍橋車站,體驗了列車接站員的工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座古老的車站每天仍有列車經過,且保留著百年前的運營方式。

            所有列車都要在這里進行短暫的停靠,經過著名的“之字形鐵路”折返繼續前行。

            鐵路可以說是一種活文物。

            京張鐵路很多線段到現在為止仍在投入使用,它不僅僅是遺跡,還具有現代性與實用性。

            這一切在外國人看來真的很amazing。

            而青龍橋車站的站長,已經在這個車站工作了38年。

            不僅如此,他的父親曾也是這個車站的站長,在此工作了31年。

            整整69年的時間,他們兩代人就駐留在這里,十年如一日,看著遠方的長城,看著一趟趟遠去的列車。

            一代又一代人,通過自己的勞動讓一切變得井然有序。這個古老的車站已經融入了他們的生活。

            在中國,有很多這樣樸素的家庭觀與生活觀。

            高佑思還了解到,就在這個古老站臺下四米深的地方,一段全新的京張鐵路在建造著。

            新八達嶺隧道是京張鐵路全線最長的隧道,全長12.01千米,并兩次下穿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長城站是京張鐵路唯一一座地下站,是目前世界和國內埋深最大的高速鐵路地下站,最深處距離地面102米。

            佑思試圖嘗試做了一些鐵路工人最日常不過的工作,最終都因為自己的毛手毛腳不得不放棄了。

            也難怪初出茅廬的高佑思差點搞砸一切,他缺乏老師傅的那份經驗與膽識,需要更多的沉淀與磨礪。

            他還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這些鐵路工人很多都是夫妻一起工作,相互照顧扶持。

            不知道那些遠眺長城的人,知道在長城地下有著如此充滿科幻感的一座隧道會是什么感受?

            它就像時空的隧道,在泛著清冷金屬光澤的鐵軌上與歷史與文明相遇。

            它又連接著未來,有了這座隧道,50分鐘以內就可以抵達2022年北京冬奧會北京、延慶、張家口任何一個賽區。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已經十分期待2022年的到來了?

            責編:彭寧鈴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