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更長情,重慶人受益最多,牛散是85后小伙:大數據揭秘指數基金眾生相

運作三年多、已積累巨量個人投資者的天弘指數基金,通過對800萬用戶交易行為分析,細致刻畫了指數基金投資者的用戶群像,許多結論更是出人意料。原來指數基金的玩家是這樣的!

90后人多勢眾
但錢還是前輩多
天弘指數基金系列的客戶結構里,線上用戶占比很高。個人用戶人數占比99.9%,保有金額占比93%,機構用戶戶數占比0.1%,保有占比7%。
從投資者年齡角度來看,有種年輕叫做敢于冒險!
數據顯示,80后、90 后已成為用戶主體,總占比83.4%。其中,90后的占比最大,在保有用戶人數中占比45.5%,妥妥的人多勢眾呀。
但是,90后雖然投資人數占比最多,卻僅持有24.5%的資金量,遠不及60后、70后的保有金額多。這說明,雖然年輕群體對指數基金投資的參與熱情高,但錢還是捏在“土豪”的長輩手中。
不過,相信隨著人生階段的進階、收入的增長,90后相應的投資金額也會提升。

投資誰更長情?
有人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份大數據報告同樣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男女有別不是瞎說的。
數據顯示,投資者中男性占比達64.5%,女性占比35.5%。看來在高風險的投資中,從遠古的祖先那里繼承的男人冒險天性還是起著一定的作用。
不僅如此,數據顯示男性選擇中短投的占比最多,而女性的投資行為也更像她們在愛情中的表現——長情,她們選擇中長投的占比最多。
數據顯示,男性用戶中有70.1%的用戶選擇短線投資方式,而女性用戶中這一比例僅29.9%,更多的女性選擇用長投或定投的方式參與。

土豪出沒在浙江
贏家卻在西南
聊過性別差異之后,地域差異同樣讓人大吃一驚!在指數基金投資者地域的分布上,華東地區人數最多、交易最活躍。
其中,浙江的保有金額最高;廣東的用戶人數最多,交易次數最多;而收益相對較好的卻是西南地區的用戶。熱愛火鍋的重慶用戶一舉奪魁!

牛散居然是個85后小伙!
在2018年低迷的市場環境中,亦有一群通過投資指數基金逆市盈利的“牛散”。從行為數據分析這些盈利超過20%的用戶,他們有著這些與眾不同的投資習慣。

從近三年的指數基金收益來看,“牛散”基本上是在2017年踩準了食品飲料和滬深300的行情,并及時止盈。
在產品選擇上,47%的牛散購買了食品飲料A,36%的牛散購買了滬深300A。
“牛散”的交易特征就是:申購次數低、持有期長。從“牛散”的持有時長來看,持有1年以上用戶占比高達80.4%;從“牛散”的申購次數來看,申購次數小于等于2次的用戶占比高達91.1%。
從年齡來看,“牛散”中80后、90后分別占比41%和42%,其中收益排前三的用戶中,排名首位的是個85后小伙,他在2015年購買天弘中證500指數基金,收益率高達87.11%。
另一位80后男士在一年中分別購買了四次天弘中證500指數基金,收益超10萬元,收益率達70%,排名第二。
第三是一位75后男士,累計投入三百多萬元購買天弘滬深300指數基金,收益率達40.9%。
機構大佬操作了解一下

聊完“牛散”,再來看看機構大佬的操作路徑。天弘指數基金的機構用戶中,收益排名最靠前的是3家保險公司。從機構交易行為來看,要么源于止盈,均為2018年前就全部贖回;要么是提前布局、長期持有。
從產品偏好看,機構用戶也更偏好寬基,比如中證800、上證50、銀行板塊等指數基金產品,交易相對低頻,持有時間較長。因為資金偏大,收益率預期在10%上下波動。
從機構的交易行為案例中,便可看出他們的偏好。
案例1:A保險公司,2017年買入天弘中證800指數基金3000萬,半年后贖回,賺取收益441.7萬元。
案例2:B保險公司,2017年購買4000萬天弘上證50指數基金,持有至今,收益率16.9%。
案例3:C保險公司,2017年初購買2000萬天弘銀行指數A,2017年底贖回,收益率14.2%,賺取收益291.35萬。
最后只想說,王者也好,吃雞也罷,散戶和機構,盈利才是王道。祝大家在2019年抱金“基”,發大財,“豬”事順利!
責任編輯:張恒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