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5年18家私有化這些港股公司主動退市為哪般?

            2019-02-01 07:29:48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時娜 ○編輯 祝建華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

              進入2019年,企業赴港上市熱情不減,截至1月30日,已遞交申請等待登陸港股的公司超過150家。但是,在剛剛過去的1月份,有2家公司完成私有化主動從港股退市。

              這并非個案。據上證報資訊不完全統計,2014年以來,至少有18家公司通過私有化的方式,主動撤銷了港股上市地位。當初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取得的上市地位,為啥說不要就不要了呢?

              梳理發現,“股份流通量較低”“股價大幅低于凈值”“籌資困難”“遠離資本市場喧囂”“回A”等,成為主動離場上市公司提及的高頻詞。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積極籌備科創板的當下,也有企業主動從港股退市,籌劃登陸科創板。

              打包登陸科創板?

              2019年1月17日,先進半導體完成了在港股市場最后一天的交易,報收1.49港元/股,結束了其在港股的13年歷程。1月25日,該股正式撤銷了其在港股的上市地位,并發布了在港股市場的最后一條公告:注銷款項將于2019年2月8日或之前寄發給股東。先進半導體是中國內地大型集成電路芯片制造商,主營業務為制造及銷售5寸、6寸及8寸半導體晶圓,同時還是較早從事汽車電子芯片、IGBT芯片制造的企業。

              先進半導體的私有化發起方是上海積塔半導體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積塔”),但上海積塔之前并非先進半導體的股東。但是,上海積塔的控股股東華大半導體擁有先進半導體3.02億股內資股,相當于其已發行總股本的約19.65%。同時,華大半導體持有的A股上市公司上海貝嶺,亦持有先進半導體約5.78%的內資股及約2.45%的H股。

              本次私有化先由上海積塔將先進半導體私有化,然后由上海積塔換股吸收合并先進半導體,先進半導體退市后注銷并入上海積塔。從2018年10月30日提出私有化,到2019年1月25日摘牌,先進半導體只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便走完了復雜的退市流程,速度之快,被市場解讀為“爭分奪秒為上海積塔首批登陸科創板做準備”。

              資料顯示,上海積塔由華大半導體全資擁有,而華大半導體是央企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有限公司整合旗下集成電路企業而組建的專業子集團。2018年11月,在上海設立科創板的消息宣布后,上海市相關領導對一批創新創業企業進行了調研,上海積塔就是被調研的對象之一。

              籌資難上市地位如同雞肋?

              1月份另一家主動退市的公司為中外運航運。1月16日,中外運航運撤銷了其在港股的上市地位,其退市的理由之一,是股份流通量較低,未能實現公開上市的初期目標,包括但不限于吸引資金以供未來發展。“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任何重大改善,故而沒有理由為維持公司上市地位而投入行政成本及管理資源”。

              當然,目前招商局集團和中外運長航集團的重組已經完成,中外運航運的業務與招商局集團旗下另一家上市附屬公司存在同業競爭問題,也是中外運航運選擇退市的理由之一。

              中外運航運并非第一家因股份流通量較低、籌資困難而私有化退市的公司。2018年11月29日,有著53年上市歷史的香港飛機工程,也因同樣的理由撤銷了港股上市地位。此外,新世界中國2014年首次提出私有化時曾表示,新世界中國未來有龐大的資金需求,但股份的流通量低,且在港交所的成交價較每股資產凈值存在大幅折讓,而且籌集資金的能力有限。不過,其首次私有化方案遭到中小股東否決。2016年,新世界中國再度提起私有化,并于2016年8月4日正式摘牌。

              有分析人士認為,港股市場的成交分布非常不均衡,市場成交主要集中于藍籌股、頭部企業,大部分中小市值公司長期不被市場所關注,成交量稀少,估值低迷,流通性差的企業籌資困難,上市地位如同雞肋。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2018年,在港上市的1100多家內地企業中,日均成交額不到100萬港元的超過三成,日均成交額在1000萬港元以下的接近七成,日均成交額不到1億港元的超過八成。

              遠離資本市場喧囂?

              當然,除了以上原因,還有一部分公司從港股退市,是為了遠離資本市場喧囂,潛心改革,比如2012年退市的阿里巴巴B2B公司和2017年7月27日揮別港交所的百麗國際等。

              在阿里巴巴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之前,阿里巴巴旗下的B2B公司曾在港股市場短暫停留。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向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提出私有化要約,以與2007年底上市招股價持平的每股13.5港元,把小股東手里的股份全部買了回來,并于該年6月20日正式撤銷了港股上市地位。

              對于阿里巴巴B2B公司的退市,馬云的解釋為:“將其私有化,可讓我們免于承受擁有上市子公司所需面臨的壓力,能夠制定對客戶最有利的長遠規劃。”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紐交所掛牌,實現了整體上市。

              昔日“女鞋大王”百麗國際于2017年退市時,也在公告中坦言,私有化是因為轉型將不乏風險,這些戰略只有在不受公開股票市場的短期紛擾影響的情況下,才能夠得以更有效地實施。

              銀泰商業2017年5月19日退市,其理由之一是:在零售業轉型環境下,阿里巴巴計劃與銀泰展開更深入的合作、探索新的發展機會及實施一系列長期發展策略。相關舉措可能影響公司的短期發展勢頭,私有化實施后,公司可專注長期利益,避免公開上市公司身份相關的市場預期及股價波動的壓力。

              當然,銀泰商業也表示,股份交易流動性較低,港股平臺不足以作為公司業務及增長的資金來源,也是其選擇私有化的重要原因。

              無論以何種理由主動退市,公布私有化方案后,相關個股普遍出現大幅上漲的走勢。1月份退市的先進半導體,在宣布獲上海積塔溢價66.67%私有化后,復牌大漲52%,并在隨后2個多月里繼續震蕩上漲了8.8%,至要約價附近;中外運航運私有化方案公布后的首個交易日大漲42.54%。

            責任編輯:張海營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