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昝秀麗
受極地渦旋影響,美國芝加哥于當地時間1月30日出現零下30攝氏度的極低氣溫,創下該市近25年來最低氣溫紀錄,氣象部門預測,當地的氣溫或將降至零下50到60攝氏度。美國中西部也是此次極寒天氣影響下的重災區。
在極端天氣影響下,美國中西部許多地區學校停課,全美2300次航班取消,11800次航班因天氣原因延誤,美國天然氣及農作物期貨等價格震蕩,UPS(聯合包裹服務公司)及多家交通運輸公司暫停服務。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極端天氣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公司收益,其可以消除或增加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隨著氣候風險因素對企業影響加深,多家公司在決策過程中都已將氣候列入風險因素。
極寒天氣沖擊多行業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解釋了美國這一波極寒天氣的原因,即位于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近來不穩定,導致通常聚集在北極上空的冷空氣南下,侵入美國上空,帶來了寒潮。
受極寒天氣影響,交通運輸行業首先受害。航空業方面,據CBS報道,美國當地時間29日有2457個航班因極寒天氣延誤,有1360個航班被取消,該勢頭依然在延續。
UPS則于美國當地時間1月30日表示,公司將在明尼蘇達、密歇根、印第安納、伊利諾伊、威斯康星、俄亥俄、愛荷華、賓夕法尼亞西部、內布拉斯加州的部分地區暫停服務。
部分零售公司同樣受困,威斯康星州西部的兩家啤酒分銷商就表示,他們將推遲或暫停啤酒的發貨,原因是擔心啤酒會在運輸途中被凍在卡車里。據衛星圖像監測公司Planalytics統計,去年1月下旬時襲擊美國東北部的暴風雪曾令當地損失了5億美元的銷售額。
此外,極寒天氣對天然氣、電力、農作物價格帶來直接影響。美國天然氣期貨價格繼2018年12月大跌36.25%后,本月持續走高,其中1月14日,美國天然氣期貨當日大漲15.88%。此外,取暖油價格也成為極寒天氣的贏家,截至1月31日,取暖油期貨已實現三日連漲。近期美國不少地區的電價,以及大豆、棉花等農作物期貨價格都呈上漲趨勢。
更多企業關注氣候風險
慕尼黑再保險公司本月初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所有自然災害的總損失為1600億美元,高于1400億美元的長期平均水平。值得關注的是,這其中多家大型企業集團業績遭到嚴重拖累甚至宣布破產。
報告顯示,去年11月席卷美國加州的大火造成的總損失達165億美元,是2018年世界上財產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受此影響,美股公用事業百年公司PG&E被迫宣布申請破產保護。此外,排名第二和第三的自然災難也發生在美國,分別是10月份的颶風“邁克爾”和9月的颶風“佛羅倫薩”,二者分別造成160億美元和140億美元的損失,多家公司受害。
市場情報公司Four Twenty Seven綜合海平面上升、颶風、洪水、干旱等極端災害天氣因素,來衡量公司應對災害天氣的脆弱性并進行排名,發現供應鏈多點布局的行業龍頭暴露的風險最多。排在榜首的是挪威郵輪控股公司,該公司在邁阿密擁有多項設施,包括貨運客運設施以及旅行社,其均高度暴露在極端降雨、颶風以及洪水等風險中,或將令公司遭遇巨額損失。科技巨頭西部數據公司也有超過五分之一的設施所在地,或將因嚴重遭受洪水侵襲而導致運營受阻、供應鏈中斷。此外,美光科技、希捷科技、應用材料公司、道明尼資源、公共服務企業集團、皇家加勒比海游輪、因塞特醫療、百時美施貴寶等公司遭遇自然災害的概率均排在前列。
值得關注的是,標普全球統計數據顯示,在2017財年約15%的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開披露了天氣等相關事件對公司收益的影響,不過僅有4%的公司進行了實際量化,這部分公司的收益平均受到約6%的影響。目前越來越多的公司將氣候變化作為其年度報告中的一個風險因素,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目前85%的公司在決策過程中都已將氣候引入風險因素,并表示,如果風險能夠量化,則可以進行更好的控制和管理。
巴倫周刊稱,部分公司可能會受到股東的壓力,要求其披露更多有關氣候風險的信息。其中一個推動因素是由金融穩定委員會成立的氣候相關金融披露工作組。該委員會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成立的國際機構,成員包括20國集團所有的主要經濟體。2015年12月4日,金融穩定委員會成立了氣候相關金融信息披露工作組,由前紐約州州長邁克爾·布隆伯格擔任主席,四位副主席分別是巴西布拉德斯科銀行執行董事Denise Pavarina、聯合利華首席財務官Graeme Pitkethly、安盛集團戰略、可持續性和公共事務主管Christian Thimann,以及新加坡交易所特別顧問Yeo Lian Sim。
責任編輯:張瑤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