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套路,有思考!績優基金是這樣寫季報的
作者:趙明超
最近,本微信刊登的《虧損超40%,這些基金經理拼命甩鍋沒有一絲歉意!》,引發了諸多投資者共鳴。
一些基金經理“甩鍋”式的季報寫法,讓很多投資者出離憤怒。而這些經理之所以“顧左右而言他”,主要還是因為業績不好,只好靠報告湊合。
那么,績優基金經理的季報是如何寫的?以下兩份定期報告可以提供示范:
一是農銀行業領先基金,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張峰,歷史業績優異,風格穩定。從2015年9月17日管理該基金以來,截至2019年1月28日,總回報為50.66%。
過去幾年的業績表現如下:

從上圖可以看出,農銀行業領先基金非常優秀,牛市跟漲、熊市抗跌,過去5個完整年度,每年都在同類基金前1/2,其中兩年位居前15%。
在農銀行業領先基金的定期報告里,張峰詳細地講述了2018年的操作情況,每個月的操作情況都詳細闡述。在2018年基金半年報中,寫了1200字;2018年4季報寫了近800字。
感受一下最新披露的2018年四季報:

詳細說明基金操作情況

對市場熱點及投資者關注的問題予以針對性回應
在上述季報中,不僅詳細說明了操作情況,還對市場熱點及投資者關注的問題,予以針對性的回應,闡明邏輯,表明觀點。不是一味看多后市,而是有獨立的思考和邏輯支撐,包括看重上市公司盈利本身,不迷信政策托底等。
再來看一下東方阿爾法精選混合基金的季報。
在上述基金季報里,該基金經理劉明詳細闡述了對市場熱點的看法,以及分析邏輯。
劉明,知名投資人,前大成基金副總經理、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不管是管理大成基金旗下的多只公募基金,還是管理社保基金,其歷史投資業績優異。

劉明管理公募產品的業績表現



東方阿爾法精選混合基金2018年四季報(節選)
在上述季報里,經濟去杠桿、減稅問題等市場關注問題,劉明均給予針對性回應,應對投資者關切。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知行合一至關重要,不少基金經理,觀點和重倉股自相矛盾,季報觀點也頻繁變更,令投資者無所適從。
從東方阿爾法基金基金季報看,在2018年3季報里,劉明表示“市場大跌之后,目前時點,橫向縱向對比估值都已進入底部區域,利空因素較為充分地反映在股價里,基本面邊際正在逐步改善,進一步的過度悲觀沒有必要,對長期資金而言現在應該是子彈上膛瞄準兔子射擊的時候。” 該基金2018年4季報顯示,基金倉位已經從三季度末的74.04%,提升到年底的87.13%。
根據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規定,信息披露“以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為根本出發點”。事實上,投資者在季報里面期望看到的并非是道歉,而是詳細介紹報告期內的基金投資策略和運作分析,并且對接下來的市場進行展望。
投資者的核心利益只有一個,買的基金能賺錢,尤其是偏股基金投資者,長期要有較高回報。在長期較高回報前提下,如果凈值穩定增長回撤小,自然是加分項。
基金經理的核心利益,通常有兩個:一是基金凈值上漲,給持有人帶來回報;二是基金管理規模增加,提升收入和市場話語權。
顯然,基金定期報告理應服務于上述核心利益。
對于成熟投資者來說,虧損完全可以理解。投資者接受不了的,是甩鍋式的不負責任,是“顧左右而言他”的避實就虛,更是不知后市態度的茫然。
在業內人士看來,買基金就是“買基金經理”。在選擇基金經理時,最簡單易行的方法,是從三方面考察:可解釋、可復制、可預期。
可解釋,指基金經理對收益源泉有清晰認知,可以解釋歷史收益是如何取得的。沒有完善的投資體系,縱使一時賺錢,卻很難一世持續,別把偶然當自然。
可復制,指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可以在接下來的市場中復制,依然能夠獲得收益。賭政策、炒地圖、內幕消息等,均不具有可復制性。
可預期,指基金經理風格不漂移,要警惕風格漂移的基金經理,因為無法預期。
從某種意義上說,基金經理通過定期報告和投資者溝通,把“可解釋、可復制、可預期”寫好就行了。
責任編輯:常福強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