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啟用“掃雷器” 部分基金精準出逃業績“爆雷股”
⊙記者 王彭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密集發布了2018年業績預虧、預減公告,不少此前預計盈利的公司甚至也出現了業績“大變臉”。市場謹慎情緒升溫,相關個股大面積重挫。不過,從最新披露的基金2018年四季報來看,不少偏股基金早在去年四季度便已提早減倉了一批業績“爆雷股”,躲過了本輪下跌。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月30日,2018年年報預告類型為首虧的公司共有140余家,其中,中興通訊、華錄百納、福田汽車、人福醫藥、西寧特鋼等34家公司預告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虧損超過10億元。另外,還有229家公司發布了2018年業績預減或續虧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公募基金早在去年四季度便已提早減倉一批業績“爆雷股”。以2018年預告首虧27億元的人福醫藥為例,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合計持有該公司617.5萬股股票。但是到了去年四季度末,公募基金持股數量驟減至43.79萬股。再看預告去年虧損7.95億元的海南礦業,公募基金持股數量也由去年三季度末的2093萬股大幅降至759萬股。
新華鑫動靈活配置混合基金在2018年四季報中表示,經過了2018年的大幅下跌,市場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系統性風險得到一定程度釋放,為2019年的結構性行情打下基礎。但考慮到美股已經出現技術性熊市,A股投資者對于經濟下行的擔憂并未完全消除,在年報集中披露的時間節點,仍要防范業績“爆雷”的風險。
談及如何提早規避業績“爆雷股”,多位基金經理表示,不少上市公司業績“變臉”的理由均有一定延續性,如果仔細閱讀此前披露的季報,結合實地調研,往往會有蛛絲馬跡可循。
“通過跟蹤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還是有一定概率能夠提前識別業績‘變臉’,因為極少數公司的客觀經營條件會在短時間內突然發生無法預測的重大變化,業績‘變臉’的背后往往是公司自身經營思路與運作出現了問題,絕不能僅僅歸咎為宏觀形勢和行業變化。”北京一位基金經理坦言。
實地調研也是基金經理近距離了解公司經營狀況的有效途徑。1月28日,盾安環境發布公告,預計2018年公司至少虧損19.5億元,至多虧損22.5億元,相較于2017年9228.73萬元的凈利潤業績大幅下滑。
據統計,盾安環境在2018年接受過多家機構調研,其中包括兩家基金公司。從調研活動紀要來看,機構重點了解了公司經營狀態波動情況及行業發展趨勢的影響。
也有基金經理刻意規避與經濟環境聯系較為緊密的行業,以規避業績下滑的公司。“我們傾向于回避與宏觀經濟高度相關的行業和個股。”國泰事件驅動策略混合基金稱。
展望未來,基金經理表示,盡管A股的整體估值水平處在歷史底部區間,但部分上市公司仍然面臨商譽減值帶來的盈利下修等風險,投資難度進一步加大。在篩選投資標的時,會擴大行業和公司選擇的觀察池,積極尋找邊際景氣變化的行業和公司。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常福強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