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票質押業務料仍邊際收縮
□本報記者 陳健
近日,多家券商陸續發布2018年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公告。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東興證券等9家券商共計提涉股票質押業務減值準備24.68億元。針對市場擔憂的股票質押風險,監管、機構等市場各方正在積極通過紓困基金等各種方式化解。機構分析指出,疊加近日滬深交易所出臺的股票質押回購業務政策定向松綁,上述一系列舉措有利于改善市場風險偏好,化解股票質押業務風險,但預計2019年券商的股票質押業務將延續邊際收縮趨勢。
股票質押業務整體風險可控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有12家上市券商發布了2018年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公告,其中,東興證券、興業證券、太平洋、光大證券、長江證券、中原證券、方正證券(維權)、國元證券、國海證券等9家券商共計提涉股票質押業務減值準備24.68億元。
不過,一些機構認為,當前股票質押業務整體風險可控。例如,華泰證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月18日,全市場股票質押未解押股數6316億股,占A股總股本比例9.7%,自2018年11月初高點以來基本保持下行趨勢。按1月18日收盤價測算,全市場未解押交易參考市值43894億元。截至2019年1月18日,場內股票質押未解押股數2849億股,占全市場股票質押股數45%。按1月18日收盤價測算,場內股票質押未解押交易參考市值20446億元,占全市場股票質押未解押市值47%。
市場各方合力化解風險
監管、地方政府和機構等正在多措并舉化解股票質押風險。1月18日晚深交所發布的《2018年度股票質押回購風險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兩市低于合約規定履約保障比例的質押市值為2990億元。對此,興業證券表示,從前期承諾出資的紓困基金總量上來看,基本可以覆蓋股票質押已暴露風險。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1月18日,紓困資金總規模達6800多億元,其中險資約1060億元,券商系約2930億元,各路政府資金約2800億元。目前紓困資金多采用轉質押、股權受讓、參與定增、二級市場增持股票等方式解決質押問題,降低“爆雷”風險。
長城證券表示,雖然落地金額短期看并不高,但大量資金儲備能有效“托底”上市公司流動性風險,同時考慮2019年民企融資環境改善,風險大概率得到控制,但化解仍將是緩慢過程。
此外,近日滬深兩市交易所發布《關于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相關事項的通知》,主要就兩方面內容進行調整:一是優化違約合約展期安排,明確融入方違約且確需延期時,經協商一致可允許回購期限超過3年。二是明確旨在解決合約違約而新增交易的特別安排,因新增交易融入資金全部用于償還違約合約的,可不適用單一融出方及市場整體質押比例上限、質押率上限等條款限制。對此,招商證券認為,股東進行新的股票質押用以償還違約合約更加容易,實際上是為企業提供了新的自救措施。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出于風險控制考慮,目前多數券商股票質押業務開展仍比較謹慎,展望2019年,預計行業整體股票質押業務規模仍會繼續下降。
華泰證券表示,前期股票質押風險集聚升級,考驗券商盈利和凈資本穩定性。券商作為股票質押重要的出資方和業務管理人,未來仍將持續優化準入標準,加強全流程統籌。股票質押業務或將延續邊際收縮趨勢。
責任編輯:王涵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