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年春節,公交、共享單車、地鐵等低碳出行方式,成了市民置辦年貨、出行的第一選擇,手持智能出行移動應用,秩序井然地乘車、騎車成了市民文明出行新風尚。
“我現在出行一般都是坐公交、地鐵,比較近的距離就騎共享單車,既能鍛煉身體,又低碳環保”,市民王女士表示,“踐行綠色出行,減噪降霧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科學雜志《環境研究快報》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自去年以來增加2.7%,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而我國政府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的新主張。
節能減排的至關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倡導公共出行,減少城市汽車尾氣的排放,但是,往往等車焦、乘車難、坐車擠、路上堵等諸多問題讓許多人對公交車敬而遠之,也使得公共交通與綠色出行之間的產生了“隔閡”。
而專注于提供公交信息查詢服務的“車來了”針對于市民出行前、中、后面臨的這一系列難題,不僅設置了公交車實時運行位置查詢功能,車輛擁擠程度查詢、路況查詢功能,還針對市民乘車中的需求設置了實時站點播報和到站提醒功能,將用戶既能提前知道“公交車到哪兒了”掐點出門乘公交,又不用有坐過站的擔憂,方便居民在新春出行提前安排好計劃和時間,安心乘車。車來了讓居民等公交乘公交期間的碎片時間變得更有價值,讓公交出行成為越來越多居民的出行第一選擇,從提升居民公交出行體驗感出發,逐漸打破了公共交通和綠色出行的那道“隔閡”,讓全民綠色出行變得輕松舒適起來。
不僅如此,居民積極使用諸如車來了等科技手段等車、用車,并實時生成、反饋出行數據,也在客觀上為城市綠色交通路線的規劃提供了數據參考。比如車來了可以看到用戶發生查詢的位置,為此車來了可以知道用戶步行到車站需要經過哪些路段,距離多少,這對于合理優化站點位置將有很大幫助。也就是說,車來了除了將公交信息提供給用戶,還可以更多地利用用戶產生的數據,對現有公交行業產生影響,推動線路規劃和車輛配給優化等,這就是互聯網+綠色出行領域未來更大有可為之事。
可 以說,“車來了”不僅僅是一款公交出行服務產品,更是提高人們生活品質、改善城市出行方式的一種有效方式。在“互聯網+綠色出行”領域,車來了以大數據信息服務加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方式,正在譜寫著綠色出行的新的樂譜,讓綠色城市更加成為可能。(本文圖片由元光科技提供)
責編:紀愛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