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人民日報新論: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

            2019-01-29 10:57:38     來源:人民日報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不斷釋放的發展能力,是中國制度優勢的最好詮釋

            “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了發展的重要作用。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歷程,最終靠的是發展;而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不斷釋放的發展能力,則是中國制度優勢的最好詮釋。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創造了改變中國、影響世界的發展故事。我國經濟發展實現了持續40年的高速增長,GDP年均增速達到9.5%,創造了人類歷史上人口大國經濟發展的奇跡;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我國貧困人口累計減少7.4億人,貧困發生率下降94.4個百分點。這些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說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根本任務”。

            經過4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們還形成了全新的發展方法論。發展是社會經濟矛盾展開與克服的循環過程,因此發展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既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也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40年前,我國的主要經濟矛盾是人民的吃飯穿衣問題,因此發展生產、提高增速就成為當時解決主要經濟矛盾的首要選擇。40年后,發展起來后的問題和矛盾呈現出新的特點,主要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需求側看,消費升級是大勢所趨,人們的需求實現了從有到優的轉變;從供給側看,粗放式的發展難以為繼,實現高質量發展迫在眉睫。正因此,在新時代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僅要毫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更要貫徹發展應該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想。

            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應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滿足人們的消費升級也好,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也好,其中的關鍵都是要提高供給質量、優化供給結構。統籌政府與企業兩大資源配置主體、國內與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教育與科技兩大發展支撐、供給和需求兩種力量,用政策協同、體制機制創新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就能形成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大合力,持續增強綜合國力。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新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也是在新時代更好推動發展的指揮棒。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實現由大到強的關鍵。讓創新釋放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讓協調成為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讓綠色體現在永續發展的每個環節,讓開放成為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讓共享給予更多人夢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機會,就能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在改革開放40年新起點上瞻望未來,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勇氣,有新發展理念的指引,我們一定能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發展書寫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林光彬)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29日 05 版)


            責編:趙寬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