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春運路上高科技“配齊” 只為你我回家找“佩奇”

            2019-01-28 21:38:58     來源:央視財經

            春運前五天(1月21日-25日),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累計發送旅客3.49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0.58%。而隨著小年的臨近,春運客流的小高峰也到來了,鐵路、民航、公路客運新增哪些新運力?

            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包括高鐵新線路開通以及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加的大背景下,春運在硬件和服務上的變遷折射出經濟生活的哪些新變化?1月27日晚,《央視財經評論》邀請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副教授馬敏書和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一起深入解析。

            運力增加 春運小高峰有啥新選擇?

            新聞鏈接:2018年,全國鐵路新增運營里程4600公里,其中高鐵3900公里;全國鐵路運營總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其中高鐵2.9萬公里。2018年底前我國共有哈牡高鐵、京哈高鐵承德至沈陽段、濟青高鐵、青鹽鐵路、杭黃高鐵、南龍鐵路、懷衡鐵路等10條新線集中投產運營。

            2018年,我國新增公路通車里程8.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00公里,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14萬公里。

            馬敏書:連接中小城市 打通毛細血管 惠及更多百姓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副教授 馬敏書:2018年年底陸續有10條左右的鐵路線路相繼開通,新線路連接中小城市,打通毛細血管,惠及更多的百姓。也就是說高鐵網絡的延伸向更多城市進行輻射。

            此外民航也新增了多條國內航線,讓更多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連接更便捷。

            王冠:更多出行選擇帶來更優出行體驗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今年春運至少包含三個維度,第一是回家過年;第二是反向過年,也就是從鄉鎮到大城市,北上廣深,杭州、南京、天津等現在機票的預訂量同比去年有大幅度增長,這種反向過年成為一種時尚的背后是百姓的腰包鼓了;第三個維度是旅游過年,今年春節預計超過600萬人出境旅游,這種變化背后是運力的增加帶來出行更多選擇,同時百姓出行的體驗也持續提升。

            服務“配齊” 春運路上有啥新體驗?

            新聞鏈接:為更好方便游客自駕回家過節,交通運輸部將繼續推進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免費安裝服務,年內將實現高速公路人工收費車道手機移動支付全覆蓋。此外,京滬、京哈、京港澳等高速公路的940對服務區建成了7400多個充電樁。

            馬敏書:技術進步+理念更新 帶來春運新方式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副教授 馬敏書:比如很多地方在高速公路試點的無感支付,比如有的車站推出的智能機器人,可以問路和查詢車票信息等,以及相關部門理念的更新,這些都給春運帶來新的變化,新的服務也更好地服務春運。

            王冠:新科技成為春運新“彩蛋”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高科技給我們出行帶來更多新體驗,比如在青島的一個火車站出現的無人餐廳,客人只需要掃描二維碼下單支付,幾十秒鐘就能吃上熱飯了,節省時間更提高效率。一些車站推出了智能寄存服務,乘客就可以放心地逛吃逛喝了。這些高科技讓春運服務再升級。

            馬敏書:春運的變化是社會經濟技術進步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反映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副教授 馬敏書:最近幾年很多新技術突破,源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等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在這個數據基礎上,新產品、新技術逐步實現提升。再加上百姓的錢袋子鼓了,人們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再加上管理的創新,這些都給春運帶來新的改變。

            王冠:告別一路艱辛 迎來春運新風貌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如今我們的春運已經充滿了科技感和自豪感,從當年春運的奔波與鄉愁,升級到了現在春運所體現的大國的從容與自信。

            今年在很多火車站,以及交通樞紐,會看到很多志愿者在給乘客提供比較專業的服務,這讓春運回家路更加溫暖。

            責編:耿佩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