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東風送暖 綠意盎然

            2019-01-28 13:28:51     來源:人民日報

            廣西南寧市近日氣溫最高達到21攝氏度,南湖公園的芙蓉花盛開,吸引了大量的鳥兒。  彭 寰攝(影像中國)

            云南宜良縣六十八道彎扶貧公路旁,植被豐茂,郁郁蔥蔥。  本報記者 雷 聲攝

            春節臨近,海南迎來旅游旺季。圖為海口的帆船碼頭,碧海藍天,風帆點點。  張 洋攝(影像中國)

            廣東湛江市徐聞縣盛產菠蘿,種植面積達35萬畝,年產量近50萬噸。春節臨近,菠蘿開始大量上市。圖為村民在田間將菠蘿打包裝車,準備銷往全國各地。  羅艾樺 陳北跑攝影報道

            編者的話

            綠意盎然、花滿枝頭、東風送暖,近日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天氣轉暖、萬物復蘇。在攝影師的鏡頭里,魚蟲鳥獸活潑靈動、農田作物欣欣向榮、大好河山風光秀麗,一派南國早春景象。春節臨近,越來越多的人陸續開始享受假期,旅游市場消費旺盛、群眾生活美滿幸福……

            人勤春早瓜果香

            本報記者  李  縱  龐革平

            廣西灌陽縣新圩鎮和睦村,一座座白色的大棚橫亙在田野間。進入大棚內,放眼望去,一壟壟拱起的土地上,紅白掩映之間,一個個紅彤彤的小草莓含羞帶怯地探出腦袋——這里是草莓園。

            “這些草莓是我去年9月底種下去的,12月初開始收獲。這一陣天氣比較暖、熱量足,所以長勢很好。”草莓園的主人蔣喜軍說,“天氣好,所以來采摘的人也多,我們每天能接待200多人,收入在三四千元左右。”

            蔣喜軍以前在外打工,后來回鄉搞起了生態農業。“2017年遇到冰雪顆粒無收,去年以來年景不錯,預計能產4萬斤,總算能把欠債還上了,過個好年!”蔣喜軍說。

            人勤春來早。1月26日,在廣西賀州市八步區賀街鎮,連續幾天的暖陽加快了村民下地勞作的步伐,“我們加大了科技資金的投入,將科技元素融入農業生產。”該鎮雙瑞村致富帶頭人劉澤輝說。

            在育秧大棚里,棚內溫度長期控制在23攝氏度到24攝氏度,且能自動灌溉、施肥。劉澤輝說:“我們采取兩段育苗法,能讓苦瓜提前上市,滿足早春的市場需求。”

            劉澤輝的大棚與別人的不一樣,不僅頂上有膜,地上也鋪膜。“地上鋪膜是為了隔開土壤的病菌,保證秧苗的健康。”劉澤輝自豪地說,這是自治區的專家教給他的“絕招”。

            近兩年,劉澤輝跟隨賀州市的科技代表團參加各類活動,每當遇到種養難題,都能找到專家幫忙解決。他掰著手指頭算,“以前種苦瓜一畝地出產8000斤,現在用上了更好的農業技術,每畝能達到1.2萬斤,增加了50%。”

            在德保縣燕峒鄉,漫山遍野的柑橘樹都低下了頭,每株柑橘樹上掛滿了黃燦燦的果子,枝條都被壓彎了腰。

            “現在正是柑橘收獲的季節!”廣西百樂德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蘇民說,公司一共承包了8200畝土地,種了砂糖橘、沃柑、臍橙等多個品種。現在正是豐收的時候,每天要從周邊村鎮招兩三百人采摘。

            “別看果子還長在我們的樹上,其實早就被人預訂了。”蘇民說,訂單飽和、供不應求,每天摘下的20萬斤柑橘都會被立即打包運走,送到全國各地。

            天藍海碧春帆競

            本報記者  丁  汀

            “很多年前來過海南。”一位游客說:“一看到海南的海,心情大好,向遠處望去,天藍海碧。”

            2019年,在海南省海口市,近海的人們有了新玩法。

            還沒立春,海已經很暖了。行駛在海口濱海大道,看到沿路的國家帆船碼頭,藍天白云,風帆點點,岸上游人自拍不停。

            拆除了違建餐廳,修整了灌木叢,海口國家帆船基地的610個泊位,透光見海透綠見藍。“過去的海口公共帆船碼頭很小。現在生活好了,愿意在文體活動上投入消費的人也多了。2018年,海口抓住海南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機遇,加快了帆船港口建設,讓更多的人體會到海上運動的樂趣和濱海城市的魅力。”帆船港運營方、海口海旅集團董事長楊曉峰介紹。

            “我們下定決心,將原中石化5000噸油碼頭改擴建成公共帆船碼頭,配套陸地建筑設施,使其成為亞洲建成泊位最多的公共帆船碼頭之一。”海口市副市長馮鴻浩說。2018年底,投入使用不到一個月,就有一萬多名市民游客報名體驗。

            “帆船運動火了,帶旺了俱樂部。”海口環海人俱樂部工作人員戴軍告訴記者:“帆板零基礎教練一對一授課230元一個小時,帆船體驗價格120元45分鐘,幾乎是全世界最便宜的。”

            1月中旬起,在海口瓊山區龍泉鎮美仁坡村,多了兩撥新“客人”。一撥是新進入海口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鵜鶘,一撥是為拍攝白鵜鶘而來、背著“長槍短炮”的國內觀鳥攝影愛好者。

            2018年10月,在《濕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全體會議上,海口獲得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濕地觀鳥、田洋賽跑,成為暖冬里的新玩法。

            良好的生態環境提升了海口的吸引力,讓海口成為國內外大企業發展布局的重要選擇。2017年,全市共引進招商項目141個,協議投資近1800億元;全市接待游客2428萬人次,增長11.1%;美蘭機場旅客吞吐量達2258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責編:孫熙越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