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晚,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報道了貴州省獨山縣下司鎮“古韻布依·水上下司”項目融資多處違規、欠下大筆債務的問題。昨天,貴州省獨山縣就該問題作出回應。
獨山縣認為:“古韻布依?水上下司”項目存在債務管理不到位、項目管理機制不健全、工作監管不到位等問題。目前已成立工作組,啟動風險防控應急預案,對項目重新進行科學論證,制定資產處置和經營流轉方案,化解債務、防范風險。對于項目中涉嫌文件造假和干部工作不到位的問題,獨山縣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獨山縣還表示,將舉一反三,將對政府性投資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對投資規模大、需求不迫切、要素無法保障的項目一律暫停;進一步健全完善債務管控和項目管理機制,確保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此前報道
國家級貧困縣投資近6億的旅游項目爛尾,這筆賬太糊涂
貴州省獨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自然條件差,底子薄,資金少。為了發展經濟,當地政府結合地方優勢,大力扶持旅游產業,多方籌集資金,開發了不少項目。但這中間卻出現了一些問題,一個投資近6億元的旅游開發項目開工才5個月就被迫停工,究竟是哪些環節出現了問題?
計劃建造特色旅游區 預期投資近6億
下司鎮位于貴州省獨山縣境內,比鄰廣西。下司鎮政府認為,鎮里有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千年少數民族人文資源以及比鄰黃果樹、小七孔等著名景區的區位優勢,所以提出用“旅游+產業”的模式來發展經濟。
鎮里請上海的一家專業設計院編制了可行性報告,準備搞一個“古韻布依、水上下司”特色旅游區,總占地面積6800畝,包括基礎設施、景區、民宿生活區、養生中心等,總投資5.86億元,建設周期2年。
可行性報告還提到現在的游客為每年5到8萬,建成以后游客將增加到60萬,能夠解決一千多個就業崗位,特別是能夠解決貧困戶五百多個就業崗位。當地每年的收入預計將在9100多萬元以上。
舉債融資 融資機構此前曾涉嫌弄虛作假
雖然近幾年下司鎮一直在發展旅游產業,但是要投建一個6億元的旅游項目,無論是資金還是管理運營,都沒有相關經驗。于是,鎮里專門成立了貴州獨山喀斯特生態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具體落實。但這家公司只是鎮里的融資平臺,要完成這個項目,還要靠舉債借錢。
獨山縣下司投資公司原法人代表莫福勇:在我們這個地區,金融產品很少,我們能選擇的和可供選擇的產品基本沒有。政策性銀行貸款,它是要實物和資產抵押的,我們的資產又比較薄弱,所以只能通過“投融建”和外面對接。“投融建”就好比是施工方,他可以幫我找到資金方,也就是我們的融資單位,融資過來以后由他來實施這個項目建設,這叫做“投融建”。
鎮里選定的項目施工方是浙江江凱市政園林有限公司,經過這家公司的介紹,喀斯特生態公司接觸上了上海和瀚公司。兩家商定,由和瀚通過私募基金的方式幫喀斯特融資5億,期限三年。
記者:你們之前有沒有調查過上海和瀚公司?
貴州獨山縣下司鎮黨委書記 何可建:沒有,我們只是在網上看了一下有沒有營業執照。
記者上網查詢和瀚公司的背景時發現,早在2015年,檢察機關就發出過風險提示:該公司的公示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但是這些都被下司方面忽視了。盡管對和瀚不甚了解,但是雙方還是于2017年8月簽了合同。
簽訂合同5個月后 資金鏈斷裂項目停工
和瀚開始代銷私募基金,資金確實陸續進入喀斯特公司的賬戶,但是僅僅干了5個月后,2018年2月,項目便停工了。和瀚的說法是,募集有點困難,慢慢地來。但是情況一直沒有好轉。最終融資金額定格在了8407萬元,距離5億的目標金額還差4億多。
隨后,2018年10月,和瀚又傳來一個函,說下司鎮的私募基金被交易所東金中心停售了。記者致電東金中心,客服人員表示,事實上私募基金的募集期,早在1月份也就是和瀚發函的九個月前,就已經結束了。
下司鎮的喀斯特生態公司發現,不僅自己募集的基金被停售了,而且原來三年期的合同也被拆分成1年和2年了。這意味著原來需要3年后還的債,現在需要1年或者2年后就要還。
記者:他們之前有沒有跟你們商量過?
貴州獨山縣下司鎮黨委書記 何可建:我們確實不知道。
然而下司方面隨后在募集資金的協議中發現,確實有簽訂過一年期的產品。明明下司鎮想跟和瀚簽的是三年的合同,怎么就變成了一年?而且還蓋了自己的章呢?
獨山縣下司鎮黨委書記 何可建:
當時是保管公章的財務梁靜接待他,梁靜懷孕以后看了幾份是三年的,因為身體不舒服就叫他自己蓋了。
實際上三百多份合同里,只有放在最上面的那幾份是三年的,其余的有一年的,有兩年的,當時政府沒有發現就蓋了章。
項目并未獲得批準 文件造假損失不可估量
不僅融資5億元的合同簽得不明不白,而且鎮里還聲稱:后來發現這個項目根本就沒有獲得縣里批準。當時縣里的批復是,本筆融資的實際成本已超過10%,不同意該筆融資。
但是在和瀚提交的材料中,卻明確將縣政府重大(項目)辦的批復列了出來。一份是重大辦批復的真實批文,文號是2017年第127號,寫的不同意。一份是假批文的復印件,文號是2017年第6號,寫的同意。不僅如此,和瀚提交的政府辦的批文居然也是假的,文號是758號。
獨山縣下司鎮黨委書記 何可建:
真正的758號文件,后來政府查了,是批給獨山建設局,是另外一個項目。他們說當時報來不及了,資金購買者很積極,所以我們搞了個PS過去。
那么這些假文件到底是怎么來的呢?據當時負責辦理融資手續的鎮黨委委員陸天忠講,所有手續都是讓和瀚和江凱等公司的人代為跑腿,他自己并不知道這些手續都是假的。
記者:重大辦下來批文后,你有沒有咨詢、求證過?
貴州獨山縣下司鎮黨委委員 陸天忠:沒有。
記者:你辦過多少類似的項目?
陸天忠:大概6到7個左右。
記者:每一次都是這么做的?
陸天忠:對。
關于文件造假,記者向和瀚方面求證。他們表示,這么做是因為急于讓融資產品上市,怕錯過交易所東金中心的備案窗口期,因此把公文做了一下所謂的技術處理。
令人感到吃驚的是,如此重大的項目,這些手續無論是鎮政府還是喀斯特公司,要么不知情,要么沒有核實。按理說重大辦負責緊盯重大項目,但是他們也沒能及時制止這個已經開工的項目。
記者:你們沒有查,錢到底從哪來的?
獨山縣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原副主任 胡質燦:人手少,沒有去查。
就這樣,一個靠舉債建設的近6億元項目因為資金鏈斷裂導致整個項目停工,教訓慘重。春節的旅游旺季即將到來,停工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合法合理立項 科學專業舉債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 崔軍:
這種隱性債務實際上和現在政策方向是違背的,那么小一個基礎性的資金要撬動那么大一個杠桿,這本身風險就是極大的。
專家表示,不是不可以舉債搞發展,關鍵在于風險把控。
舉債融資,發展經濟,本無可厚非,但借來的錢也是錢,背上的債也得還,一定要“合法合理地立項,科學專業地舉債。”現在,有些地方政府不顧自身財力和償付能力,也不對項目進行科學規劃評估,就大筆舉債,盲目上項目鋪攤子,最后工程爛尾,政府背上巨額債務,這樣的教訓一定要汲取。更糊涂的是,為了融資偽造文件,對項目的具體審核情況不聞不問,這種不嚴不實的工作作風也應該追究問責。
責編:張莎莎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