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新一輪資產荒到來 富達等部分外資增配高收益信用債

            2019-01-28 07:26:11     來源:中國證券報

              “資產荒”下提升風險偏好 部分外資增配高收益信用債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吳娟娟 許曉 

              平安銀行近日可轉債認購倍數高達1400倍,折射出資金充裕情況下高安全性資產相對稀缺的局面。平安銀行可轉債并非孤例,近期多只地方政府債也受到資金追捧,機構人士因此感嘆“資產荒”滾滾而來。不過,在資金扎堆涌向少數資產的同時,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近期部分外資機構正在提升風險偏好,增配高收益信用債。

              新一輪資產荒到來

              一般認為,資產荒是指金融系統中大量資金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品,配置高度集中的現象。近期,債券投資者對資產荒深有體會。

              平安銀行近日透露發行了總額達260億元的可轉債,其中約80億元為網下發行。網下發行部分有效申購4363個,申購總額突破10.75萬億元,有效申購倍數高達1400倍。

              一位私募機構投資者表示,平安銀行的可轉債安全性高,股價也有基本面支撐,在市場資金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引起投資者追捧。2019年以來,央行多重寬松措施并舉,市場資金面充裕。除平安銀行可轉債外,部分地方政府債也炙手可熱。1月25日招標的河北地方政府債獲53倍認購,近期發行的6單河南省地方政府債,認購倍數在40-49倍之間。

              “現在出現了新一輪資產荒。”上述私募機構投資者感慨。2018年債券市場違約事件頻出,很多機構不敢再投中低評級的債券,傾向于選擇高評級債券。

              違約風險持續暴露,機構風險偏好偏低,資金都涌向了高評級債券。例如,AAA評級的SCP(超級短期融資券)收益大幅下行,目前部分個券收益率在3%以下。業內人士表示,與安全性高的資產被哄搶相對比,高風險資產乏人問津,流動性變差。由此,風險提升更乏人問津,形成惡性循環。

              部分外資提升風險偏好

              在中國債券市場,很多外資機構在相當長時間內僅投資利率債,不過這種“高度謹慎”的作風近期發生變化。2019年開年,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部分外資的風險偏好提升,在資產荒的大背景下,顯得頗為特殊。

              瑞銀亞太區固定收益投資主管Hayden Briscoe表示,中國的高收益債是2019年亞太債券市場的亮點,2019年以來,海外投資者對中國高收益債的興趣迅速攀升。“我們在砍倉美國、歐洲市場的高收益債,加倉中國的高收益債。”Hayden Briscoe說。

              富達國際中國區債券投資主管黃嘉誠也表示,目前富達國際看好中國債券市場的高收益債,部分個券的“性價比”很高。從中長期看好中國市場最根本的原因是看到了政府金融開放的決心。最新外商投資準入名單的開放超預期,這給外資吃了定心丸。近期政府持續發力為民企紓困,也令外資感到中國市場風險可控。

              破局資產荒外資影響有限

              機構預計,2019年外資將持續流入中國債市,外資的風險偏好對中國債券市場的影響會提升。機構人士認為,外資入場增加了市場主體的多元性,有助于市場流動性提升。但就資產荒破局而言,不宜對外資期望過高。

              弘毅遠方首席經濟學家杜彬表示,外資買入中等評級債券較內資機構更早,這反映了他們對未來經濟的樂觀預期。此時買入中高風險債券意味著他們認為接下來經濟大概率企穩。而決定資產荒能不能破局,最關鍵的因素是經濟走勢及機構對經濟走勢的預期。經濟向好,同時機構預期經濟向好,資產荒就會破局。杜彬表示,隨著貨幣持續變寬松、穩增長效果逐步顯現,信用債的利差收窄,機構會逐步下沉到評級更低的債券品種。

              諾亞控股首席研究官夏春表示,就資產荒破局而言不應夸大外資的作用。首先。此輪資產荒是全球性的,歐美等成熟市場也出現資產荒,美股包括科技股在內的諸多板塊泡沫破滅后合意資產稀缺。經濟下行過程中,投資者風險偏好偏低。其次,外資持有中國債券目前還較少,對整個市場的影響有限,其風險偏好難以在市場形成顯著的跟隨效應。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常福強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