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守著實驗室過春節

            2019-01-27 11:33:27     來源: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天津1月26日電 (記者 劉茜 陳建強)天津大學北洋科技樓里光線不好,生物微納機電器件團隊的實驗室也不寬敞。臨近春節,段學欣依然在這里忙碌著。

            今年40歲的段學欣5年前從海外回到天津大學,加入胡小唐教授和龐慰教授領導的微機電系統團隊。這5年,他們圍繞“聲鑷”技術展開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

            “聲鑷”是一種“以聲波能量為鑷子”的操作系統。之前,聲波器件大都運用在半導體和可消費電子領域,段學欣的研究方向是把聲波器件運用在醫學和生物科學領域,利用聲波能量對細胞或微小生物顆粒進行操控。段學欣團隊將高頻超聲波器件與微流控芯片結合,掌握了全新的粒子操縱技術——“聲流體鑷子”。與傳統聲鑷相比,“聲流體鑷子”體積更小,操控更為精細精準,打破了傳統聲鑷不能精準控制微納米尺度生物體的瓶頸,不僅可以精準地操控細胞移動,甚至能夠分選移動、精確控制、裂解細胞,為生物醫學研究、疾病早期診斷等領域提供了更有效、更精確、生物兼容性更好的工具。

            他們還借助這一新成果,與微流控系統結合,開發出多種性能優異的生物化學執行器和傳感器。

            科研成果讓段學欣非常欣慰,他說,回國這段時間深深感受到,只要肯用心肯努力做科研,就一定會出成果。現在科研經費比較充足,各項機制也順暢,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

            除了科研,段學欣的成就感還來源于他的學生們。“我非常喜歡教學,學生們非常努力。”段學欣指著實驗室里一名學生說,“已經寒假了,他是四川人,到現在還在實驗室里工作。”

            談到期待,段學欣提到學校科研的產業化問題,只有實現了產業化,基礎科研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為早日實現中國夢提供助力。也期待著國家能推出更多有利于科研工作者的政策,希望科研的環境再寬松一些,也希望全社會能對基礎科研轉化為產業更加有耐心和信心。

            “回國5年,我已經找到了自己獨立的科研方向,希望未來的5到10年,我們團隊能將科研成果產業化。我也希望培養更多的學生,幫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這個春節,段學欣會依然留在實驗室,他想要離實驗室近一些,方便隨時做實驗。

            責編:張青津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