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專家解讀:微信無義務“無條件開放”

            2019-01-25 15:33:57     來源:消費日報網

            1月23日,有網民發現,微信不再支持抖音新用戶“一鍵注冊”授權登錄。抖音官方對此稱,推測是“微信平臺提供的登錄服務出現問題。”而又有分析觀點認為, 微信之所以取消抖音APP新增用戶授權微信及QQ登錄能力,是 “出于用戶信息隱私保護目的”。

            隨后,市場有觀點認為,“微信和QQ是國內最大社交平臺,屬于互聯網基礎設施,具有強大的市場支配地位,不應該被濫用到市場競爭中,必須無條件對競品開放。”且不論這一觀點能否站住腳,“互聯網基礎設施”這一概念毋庸置疑地被強勢帶入公眾視線。

            那么,第一個問題來了,擁有月活用戶超過10億的微信和月活用戶超過8億的QQ究竟能否構成嚴格意義上的“互聯網基礎設施”?

            先來看看公認的一個定義,互聯網基礎設施(Internet Infrastructure)通常是指為了實現互聯網應用所需的硬件和軟件的集合。所謂硬件,通常包括光纜、寬帶接入端口、移動電話基站、互聯網數據中心等實體機構、實體設備;而所謂軟件,最核心的就是維系互聯網正常運營的操作系統。

            根據這個界定,從本質上考量是否符合“互聯網基礎設施”的要求,一方面要看其是否具備“基礎”屬性,即是否是確保互聯網正常發展和運營的重要根基,且具有一定的公共屬性;另一方面則要看其是否具備支撐經濟運行與社會發展的工具屬性,且具有極強的獨有性與排他性。

            一般而言,只有具備了上述兩個條件,才會被界定為“互聯網基礎設施”,才負有必須向競爭者開放的義務。此外,究竟是否屬于“基礎設施”還需要政府監管部門和法庭的依法判定,并不隨著競爭者或輿論的偏向而轉移。

            顯然,從上述標準來看,微信和QQ并不能構成嚴格意義上其他互聯網機構、組織、產品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設施”。更貼切地來說,這二者都只是社交領域內的“超級物種”,是互聯網產品,是網絡平臺,是網絡生態。

            既然不構成“互聯網基礎設施”,那么第二個問題來了,微信和QQ是否有義務“必須無條件向競品開放”?如果不開放是否就構成了不正當競爭?

            對于成熟的商業化公司而言,在合法合規范圍內,選擇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產生價值,最大化自身經營成果,是其存在和運營的基本邏輯和最優路徑。在筆者看來,互聯網企業完全有充分的主動權決定其平臺、產品的經營戰略是采取開放式、封閉式還是半開放半封閉式。

            具體策略的決定,取決于兩方面的考量:一方面,平臺用戶和平臺業務之間是否存在競爭關系。如果二者沒有競爭關系,平臺理應持有積極開放的態度;如果有競爭關系,則應采取有償開放或封閉的策略。另一方面,要考慮平臺的可替代性,如果平臺對于用戶而言是可替代的,那么保持開放態度,反之可選擇有償開放策略。

            包括蘋果、谷歌在內的大企業也是基于此抉擇各自平臺(系統)的開放與否。同為移動終端操作系統,蘋果IOS與谷歌安卓Andriod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經營策略。蘋果IOS系統采用了高封閉性策略,從而在流暢性、安全性、簡潔性等用戶體驗上明顯占據優勢,也由此迅速確立起了強大的市場主導地位。而谷歌安卓系統采取了高開放性策略,在深度定制、多樣化、二次開發等方面為廣大硬件廠商提供更多方便,因而獲得了大量硬件廠商的支持,迅速拓展市場,最終達到今天可與蘋果IOS相抗衡的地位。

            由此可見,任何一個互聯網平臺發展運營模式的開放封閉與否,取決于所有者對其發展現狀和前景的判斷,取決于所有者理性的商業決定,而不取決于任何法律的強制要求,不取決于任何機構或組織的道德綁架。任何互聯網平臺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無條件地向任何競品、用戶開放。

            事實上,全封閉全壟斷的互聯網平臺現在幾乎完全銷聲匿跡了,開放已成為生態打造者的共識。圍繞著微信和QQ,騰訊已分別打造出了兩個內容豐富、業態多樣的生態圈:朋友圈、公眾號、微店、小程序、支付、游戲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微信帝國;空間、微視、游戲、直播、服務號等構成了一個完整的QQ帝國。但是,騰訊并沒有在這兩個王國里稱王稱霸,反而是連接一切,開放共贏,這也是微信和QQ能從聊天工具升級為“超級物種”的根本。

            然而,即便是微信和QQ這樣的“超級物種”不屬于“互聯網基礎設施”,且沒有義務“無條件向競品開放”,但鑒于其強大的市場支配地位,仍需避免權力的濫用,注重平臺和企業責任的發揮。

            由此引發第三個問題,強勢的互聯網平臺所有者應該怎么做?

            第一,保持開放的態度,與競品、用戶等多元主體積極探索合作共贏路徑。合作共贏是商業經營最基礎的理念,即便是強大的蘋果公司也離不開大量普通開發者的鼎力支持。現如今,微信公眾平臺已為上千萬的內容創作者、小程序和小游戲開發者提供了極佳的產品投放與變現途徑,還通過“芒種計劃”等策略與各方共享平臺紅利。

            第二,加強自律約束,避免權力濫用,切實履行平臺應盡的社會責任。這給平臺的所有者和運營者提出了更高的監管要求。恪守法律法規底線,不容突破;提升企業平臺自律水平,履行社會責任。以謠言治理為例,微信在2016年推出“辟謠小助手”,提供官方辟謠服務;2017年搭建起更大的辟謠平臺,引入權威專業機構,及時對微信平臺上的眾多違規信息進行及時嚴格處理。

            (本文作者:賈金璽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責編:季冉冉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