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有教未來破產 折射行業兩極分化
近日,在線教育企業北京有教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有教未來”)因虧損嚴重宣布破產。據悉,有教未來面向B端提供外教師資解決方案,面向C端則有在線1對4少兒小班課產品。而就在有教未來宣布破產的前兩天,在線少兒英語1對1教育公司DaDa則完成了D輪2.55億美元融資。如此“冰火兩重天” ,可見在政策頻出后的洗牌期下,資源向頭部企業聚集效應明顯,行業已漸進寡頭時代。同時,流量貴、獲客難、虧損明顯,“在線教育下半場”似乎也正面臨越來越艱難的局面。
合規壓力大
根據有教未來告知函,其因無法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根據2018年12月31日形成的股東會決議,向注冊地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
告知函還提到,公司在近半年里積極尋求外部支持,全體員工亦在為扭虧為盈和持續提供課程服務而努力,但市場環境及政策的變化致使公司無法實現既定發展目標,也沒有其他機構愿意接盤,因此公司無法繼續提供服務。
此前,有教未來曾于2017年2月獲得了Pre-A輪1000萬元融資,投資機構為中文在線文化教育產業基金。此后再未有公開融資消息披露。
據了解,有教未來面向B端為客戶提供運營、教學、教研、服務以及外教師資的一整套解決方案。面向C端則有在線1對4小班課產品LingoBee小靈蜂。LingoBee小靈蜂以英語口語和分級閱讀貫穿整個學習階段,涉及自主閱讀、互動主題課程、線下活動等課程形式。
創始人劉鍇曾說過:“創業具有不確定性,可能前一秒天堂,后一秒就是地獄。”但令人意外的是,他創辦的有教未來剛剛兩年就做了“告別”的決定。
2018年,國家對校外教育培訓企業進行高度規范,從線下到線上,無一幸免。而作為創業企業,有教未來的業務同樣受到了沖擊。一方面,國家對外教的資質加強要求,其中,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聘用外籍專業人員,其管理工作納入國家對聘用外國文教專家的管理系統,實施統一和歸口管理, 聘用人員須達到相關標準,經國家外專局批準,取得《資格認可證書》后,方可開展工作。”
另一方面,在外部環境不佳時有教未來也沒有大力擴張規模或調整業務內容,都為現在的“出局”埋下了伏筆。此前,劉鍇曾坦言:“當前大機構在鞏固已有業務,做新項目的進程放慢,小機構在應對合規。”
的確,在線教育企業尤其是頭部企業,無論身處哪個賽道,都在積極尋求新的生存模式。像掌門1對1,為了應對合規,自去年底宣布轉型素質教育,也意味著其正謀求著跨場景的遷移。
馬太效應顯現
匯豐分析師指出,馬太效應一定會被放大,這從DaDa在2019年開年便獲得高額融資也得到了印證,在洗牌期下,賽道內的獨角獸巨頭、細分領域的頭部公司都將持續成為資本的標的,而中小機構將面臨被吞并和出局。
縱觀與有教未來有業務重疊的市場,現有的純在線小班課玩家大致可以分為以魔力耳朵、鯨魚小班、有教未來為代表的單刀直入的小班課品牌,和以VIPKID、51talk為代表的原本做線上1對1的頭部玩家。
當然也不乏像瑞思學科英語、比鄰東方blingabc為代表的線下教育機構的涉足。千姿百態的入場方式讓這一賽道看起來更加豐富。但隨著VIPKID的高調打入,更像是一顆重磅炸彈來臨,釋放出的是獨角獸企業對于小班課看好的信號和業務的爭搶,也意味著該賽道或有愈演愈烈的競爭趨勢。
教育投資人吉立寅指出,現階段,對所有企業來說,降低獲客成本是營銷策略中的核心訴求。據了解,現有小班課玩家獲客主要通過市場投放、資源置換、課包拼團裂變和轉介紹這幾種方式。但市場投放成本過高,低成本的獲課方式又很容易被復制,獲客紅利期會很短。因此很難有一家可以在獲客上做出突破的。這也不難理解,在巨頭入局的背景下,有教未來的生存困境。
此外,在現有市場環境和政策下,資源一定會向頭部傾斜。行業將會把資金投給更具確定性的頭部項目,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將產生聚集效應。一些準入資質不夠、基礎能力較弱的企業或將面臨更大風險。那些在市場還未產生規模和盈利的企業,很大可能就無法再堅持下去。
可見,隨著資本涌入,眾多企業都會持續加大對在線教育平臺的投入和建設,以及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步帶來的模式演變,引發整個在線教育行業對核心教育資源和最終用戶的白熱化爭奪戰,市場格局不斷發生變化。有業內人士稱,在滬江和新東方在線陸續提交招股書后,在線教育的寡頭時代或許正式來臨。
粗放模式難以繼續
事實上,有教未來的破產只是寒冬下行業的冰山一角,此前,業內一度流傳著在線外教機構紛紛裁員的說法,涉及上市公司、獨角獸及創業公司等。
不得不承認,在線教育市場的繁榮有很大部分原因要歸于資本的瘋狂推動,幾乎是被催著走進了下半場。而拼融資、刷流量、假數據等負面消息也不斷被曝出。如何平衡燒錢和盈利,如何鞏固一線市場口碑和下沉二三四線市場,如何打造有效且能不斷產生續費的教學產品等,在線教育尤其是在線外教機構并未實現大爆發,要解決的問題也不輕松。
同時,根據前瞻研究院數據顯示,2014-2016年,在線教育市場增速直線上升,年增速從18.9%迅速攀升至27.3%,2017年起,增速開始回落,2018年年增速為21.1%,2019年預計將回落至16%,在線教育市場增速在放緩。意味著在線教育的每一個細分賽道,甚至針對每一個細分年齡層用戶的領域競爭將更加激烈。
且隨著在線教育企業要對標線下培訓機構的監管政策頻出,企業生存壓力將不斷加大。這會讓資本和市場的態度變得更加謹慎。
除了市場和政策大環境的影響,在線教育企業自身業務模式的問題也存在,如財務模型不好、預付費現象嚴重、成本過高等。
匯豐分析師還指出,若不想在洗牌期下出局,中型機構該適時調整業務核心、完善成本結構、探索依托科技的新業務模式等。像英語教育科技公司朗播依托AI技術已推出“教育新零售”戰略,即線上AI系統提供教學加線下真人教師監督指導的新雙師教學模型。
精銳教育創始人張熙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未來5-7年,在線教育企業仍然面臨著盈利難題,但是活下來的公司至少都是二三十億美元的公司,甚至是百億美元市值的公司,這將是一場持久戰。因為現在還沒有一家教育公司是技術驅動型的,都是運營驅動的公司。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